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心潮澎pài 。中华...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心潮澎pài    。中华民族经过100多年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之后,再经历100多年持续拼搏、开拓进取,在“    ”的基础上,又将“    ”。这将最终(甲)    (A.洗刷B.冲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全部耻辱,重    辉煌。透过十九大报告,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已经(乙)    (A.挺立B.屹立)前方,鲜活具体,清晰可见。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心潮澎pài____  重____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  乙:____

(3)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画线处正确的一组是____

A.富起来  站起来  强起来

B.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C.站起来  强起来  富起来

D.富起来  强起来  站起来

 

(1)湃 zhù (2)甲A 乙B (3)B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掌握。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的时候,我们要在结合语境的基础上,注意所填写的字要正确。“澎pài”的“湃”的右边容易少写一横;给加点的字注音,解答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形声字、形似字、多音字的读音。“铸”容易不会读,或者错读为shòu;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洗刷”在水中清洗,清除,辩白冤屈或除去污辱;“冲刷”用水冲去附着的东西;结合语境,甲处应选“洗刷”。“挺立”指直立,多指持身正直;“屹立”高耸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结合语境,乙处应选“屹立”。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本题要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和上下文选词作答。新中国70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历经艰难坎坷“站起来”:成立新中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生根本转折。把握历史机遇“富起来”: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势不可当坚定“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目标。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那些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在正确的位置上做正确的事。

B.毕业联欢会过后,小雅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C.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D.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现在大家纪念他,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3)《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并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5)《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时光在岁月的沙漏中不停地溜走,而我们不得不把脚步放稳,旅途匆匆,其间,总会有些避无可避的失意怅然,若能心向远方,必可收获暖意,将一切冰释。生命不容迟疑,转瞬韶华即逝,今天走过就握别了一道风景,得失的重叠让我们懂得了感激和包容,走过经年,已不再为悲喜交集,而盈怀了一份生活的底蕴,在年轮中镌上了精美的图层。

请以“镌刻一份暖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东邻的竹和西邻的壁

张晓风

①午夜,我去后廊收衣。

如同农人收他的稻子,如同渔人收他的网,我收衣服的时候,也是喜悦的。衣服溢出日晒后干爽的清香,使我觉得,明天,或后天,会有一个爽净的我,被填入这些爽净的衣衫中。

③忽然,我看到西邻高约十五公尺的整面墙壁上有一幅画。不,不是画,是一幅投影。我不禁咋舌,真是一幅大立轴啊!

④我四下望了望,明白这幅投影画是怎么造成的了。原来我的东邻最近大兴土木,为自己在后院造了一片景致。他铺了一片白色鹅卵石,种上一排翠竹,晚上,还开了强光投射灯,经灯一照,那些翠竹便把自己“影印”到那面大墙上。

⑤我为这意外的美丽画面而惊喜呆立,手里还抱着由于白昼的恩赐而晒干的衣服,眼中却望着深夜灯光所幻化的奇景。

⑥我绝少午夜收衣服,所以从来没有看到这种娟娟竹影投向大壁的景致,今晚得见,也算奇缘一场。

⑦此刻,头上是台北上空有限的没有被光害完全掐死的星光,身旁又有奇诞如神话的竹影,我忽然充满感谢。想我半生的好事好像都是如此发生的:东邻种了一丛竹,西邻造了一堵壁,我却是站在中间的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位,我看见了东园修竹投向西家壁面的奇景。对,所有的好事全都如此发生,例如有人写了《红楼梦》,有人印了《红楼梦》,有人研究了红学,而我站在中间,左顾右盼,大快之余不免叫人来一起瞧瞧,就这样,竟可以被叫做教授。又例如人家上帝造了好山好水,又铺了好桥好路,我来到这大块文章之前,喟然一叹,竟因而被人称为作家……

⑧东邻种竹,但他看到的是落地窗外的竹,而未必见竹影。西邻有壁,但他们生活在壁内,当然也见不到壁上竹影。我既无竹也无壁,却是奇景的目击者和见证人。

⑨是啊,我想,世上所有的好事都是如此发生的……

(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2.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

3.联系上下文分析下面这段文字如果放到本文中,应该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大画我是看过的,张大千先生画荷,用全开的大纸并排连作,恍如一片云梦大泽。我也曾在美国德州,看过一幅号称世界最大的画。看的时候不免好笑,论画,怎能以大小夸口?德州人也许有点奇怪的文化自卑感,所以动不动就强调自己的大。

4.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张晓风是怎样的一个人?

(材料链接)我站在花前看山下,山脚是红尘滚滚的人寰,是名利缰锁的大囚营,但因为隔着这排茶花,城市变得清纯可爱。不是因为这城市改变了,是因为我隔着那排花看它——啊,我可以跟全世界和好,只要容许我透过花阵来看万物。

(节选自张晓风《花朝手记·隔花》)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

1.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其论述角度有何不同?

3.请简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4.有同学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