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课文原句填空。
①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②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③_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⑤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⑦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⑧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⑨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⑩《陋室铭》在生活情趣上从反面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作文。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抄袭,不套作;②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③不少于600字。
名著阅读。
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何处?果子敲落后为何找寻无踪影?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的?
填空题。
(1)《朝花夕拾》原名____,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
(2)在《琐记》中,作者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
(3)在孙悟空反出天庭后,带领哪吒三太子下界捉拿美猴王的降魔大元帅是____。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仿照示例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形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某中学学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调查年份 所占比例 调查内容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不喜欢阅读 | 42% | 32% | 20% |
喜欢 阅读 |
|
|
|
阅读纸质书籍 | 20% | 23% | 24% |
用手机、电脑阅读 | 38% | 45% | 56%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于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只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去的蝉鸣
姚国禄
①在我熟悉的乡村里,炎热的夏日午后,蝉振动着它那薄薄的羽翼,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琴音从树林里发出,像长了翅膀一样,旋即传遍村庄里的每一个角落。古井边的林子里,也有蝉的鸣叫声,从村庄到庄稼地,到处都是蝉的声音,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这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
②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那时候的乡村,天青水蓝,芳草如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许多时候,乡村的蝉鸣总会让我想起热烈的夏天来,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得那永远充满生机的蝉鸣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微弱得甚至失去了蝉鸣的本真。乡村的蝉声正因为它的真实不虚假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
③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它们从深深的地下钻了出来。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作为它们的依托,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掉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
④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到了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它们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
⑤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寻那蝉的鸣叫声,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只有花香鸟语,溪水叮咚,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而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这拖着长音的蝉鸣,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⑥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听不到蝉在枝头歌唱,村庄的水塘干涸见底,没有了蛙鸣,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废旧的村庄里也很少看到飞鸟,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以蛙鼓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失,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
⑦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便能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
B.蝉的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他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他们的生命规律。
C.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减少,人们也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
D.文章第五段“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寂静,树影婆娑”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作者对山林冬日美景的想象,作者用景物的静态美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平静。
2.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五段中画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