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文。 物怕比,人怕比,什么东西都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

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文。

物怕比,人怕比,什么东西都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较出真知。与别人比不如与自己比。

请以“对比”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范文: 对比 从小我就比较好胜,但资质平庸,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取得第一。 父亲发现我总是郁郁寡欢,追问原因。我信任父亲,于是把自己的想法和不快乐告诉了他。父亲抚摸着我的头,慈爱地说:“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而且你确实努力了。但是得不得第一又有什么关系呢?第三名也很好呀!”“什么呀?得第三,多丢人!”我还是哭丧着脸,心里很不理解父亲的话。“有目标是好的,但第一名只有一个,那也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一个人,要经常和过去的自己对比,只要赢了自己就可以。”父亲说。 父亲那天说了很多,但“只要赢了自己就可以”我无法理解,以为他只是在安慰年少的我。后来,长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才渐渐明白父亲当年的话。 我喜欢文字,一直在写。日记写了二十几本,后来就在网上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一篇文章被《成长》杂志选用。欣喜若狂,我以为自己是当作家的料,于是天天奋笔疾书。然而,当我真正开始投稿后,面对的却是一封又一封退稿信。有的,根本就杳无音信;有的,初审通过了最后又在终审时被卡。半年里,居然连一篇文章都无法再发表。沮丧汹涌而至,伴随着别人的嘲笑,我心灰意冷,三个月里,再也没有写过一个字。 父亲知道我对文字的酷爱,知道我割舍不下自己的梦想。“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你写得很辛苦,但是又有谁的成功是一帆风顺的?你的文字已经在进步,你不知道吗?”父亲喋喋不休。“可是,没有编辑认可我的文字……”我低声反驳。“别人不认可你,但你首先要认可自己呀,与原来相比,你在进步,你已经赢过昨天的自己了,我为你骄傲!” 那天,我没再外出,一个人躲在房间想了很多,父亲的话一直萦绕在耳边。是呀,为什么要和别人比呢?我能赢了昨天的自己就可以了,于是打开电脑,再一次拾起自己差点丢失的梦想。 以后,我平心静气地写文章,依旧投稿,但不再热衷结果。我明白了人生不需要和别人比较,只要和过去的自己对比,赢过自己就好了。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难度较大。对比,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的比较,可以是几种认识、情感、态度的比较,还可以是个人不同阶段的比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一种对比,而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也是一种对比。对比也许是你烦恼的根源,也许是你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经历,围绕“出于什么目的对比”“对比什么”“对比给自己带来哪些感悟”这几个角度来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祥子)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骆驼祥子》)

此时的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述。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大西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太平洋、红海(阿拉伯海)、南极等海域后到达地中海。______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它塑造的尼摩船长是一个具有反抗压迫精神的战士形象。______

(3)“遭冰山封路”“ 陷缺氧危机”“ 海底观美景”“ 洋面见海难”都是《海底两万里》的情节。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标示“国内生产总值排位”的红柱上,中国的排位一路超越,最终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二位……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列车时感慨道:“就像风一样快!”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复兴号”高铁,在神州大地上飞驰。40年来,改革开放的东风,激发了人们建设美丽家国的斗志,神州大地上每棵绿树的年轮,都见证着一场场“绿色革命”。40年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人。載至2017年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人,153个贫困县摘帽,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材料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版图上具有地标意义的城市,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从鲜为人知的小渔村,到充满活力的大都市、被誉为全球经济特区的“头号成功典范”;从1979年开始,深圳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人类历史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也成为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下面是一幅关于改革开放“民生获得”的漫画。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大型展览主要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日新月异的变化。

B.“复兴号”高铁是我国在引进国外的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才研发生产的。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民生有了极大的发展,减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果。

D.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生动缩影。

2.材料三是一幅关于改革开放“民生获得”的漫画,请描述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

3.根据材料内容,概括改革开放之后,哪些领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读书亦养生

①经常读书可以延年益寿,这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至圣先师孔子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最终活到73岁,爱读书,显然是他受益匪浅的养生之道。爱国诗人陆游,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病中书卷作良医”。清代沈复说:“人心至灵至动,不可过劳,亦不可过逸,惟读书可以养之。”日本长寿专家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最长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艺术家、科学家等。二十世纪以来的四百名欧美名人,读书人的寿命居首,平均寿命79岁。

②读书可以养心。心为人体之君,养生贵在养心。书要读进去,必须心先静。读书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知己在促膝谈心,心情格外愉悦,一切忧愁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清末经学大师俞樾,晚年远官场,专心治学,他曾自撰一联:“读书养气十年足,扫地焚香一事无。”读书养心,使他寿至86岁。同时,开卷有益,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你徜徉其间,与大师对话,与博览同行,可以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滋润灵魂,充实生活,使人生快乐。

③读书可以养颜。每个人都希望青春常在,每个人都盼望美颜常留。时下美容养颜之术可谓五花八门,有食养者,有药养者,有运动养者,还有涂涂抹抹养者,不一而足。其实读书自可养颜。托尔斯泰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个勤于读书看报、勤于思考和实践的人,通常情况下,他会脱离狭隘和肤浅,从而变得内涵丰富、视野开闻、心胸宽广;他会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畏艰难,乐观进取。

④读书可以祛病。古人认为书是一种特殊的药。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他把读书比作一帖药,善读书可以消除愚昧,使人聪明。其实读书不仅是药,而且是一帖良药,具有解郁作用和宣泄效果,能够调整人的心理状态,增进心理健康,甚至起到治病疗疾的作用。一生与书为伴、以书祛病健身的中外名人不胜枚举。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穷居乡间,常靠读书怡情。他的切身体会是:“读书有味身忘老”。现在有些国家在医院专门开设图书馆,推崇“书籍疗法”,道理就在这里。

⑤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亦养生。打开书本吧!在我看来,读书不仅是一种优雅的休闲方式,是一种高贵的生存状态,也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养生之道。在经典与大师的指引下,让我们这些世俗之人快乐地阅读,真实地生活,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展现出一片常美常新的风景。

(作者:张海法。《中华魂》2018年10期,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列举孔子、陆游、沈复等先贤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读书的好处。

B.与时下五花八门的美容术相比,读书更容易让人变得可爱和美丽。

C.读书是一剂特殊的良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祛除各种各样的疾病。

D.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快乐,生命也会呈现出常美常新的风景。

2.文章第④段最后一句话说“道理就在这里”,作者对“这里”的具体理解是什么?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3.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养生”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绒绒

①我从小最怕和别人比。无非是比谁穿的衣服好看,谁的零花钱多,谁家亲戚又从一个很远、远到不知道叫什么的地方寄来了礼物……小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寛裕,又没有一个住得这样“远”的亲戚,所以我总是那个在一旁羡慕其他人的、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②后来,我终于发现自己有一项别人都比不上的技能——画画。

③美术老师经常让我帮他做一些事情。比如,学校的公告栏需要经常换板报,下午放学以后,老师就带着我把原来的板报擦掉,用各种颜色的粉笔画一版更加多彩、漂亮的板报出来。

④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只会躲在角落里羡慕别人的小女孩了。每次画完学校的板报,同学们第二天一早看到跃然于黑板上的画面,就会像他们曾经讨论衣服、零花钱和礼物一样,围到我身边,追问我是如何画得这么好看的。

⑤究竟是怎么画出来的呢?也许是因为好胜,所以每次的美术课,我一分一秒也不敢放松,每一笔线条仿佛都在我的脑袋里构思了半个世纪。放学以后,我会买彩色画笔和绘画本画画;绘画本画完了,就偷偷趴在窗台上,用画笔把窗台涂得五颜六色。因为我觉得,人这一辈子,总应该有一样拿得出手、逢人便可炫耀的特长吧。

⑥后来一次机缘,美术老师帮我报名参加了全市中小学生美术大赛。

⑦我还记得我的参赛作品是一幅鹰的国画。为了画好这只鹰,我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来练习。每天放学以后,我就一个人跑到画室,一遍又一遍地画。

⑧美术老师对我说,画一只鹰,最重要的是画好鹰的眼睛。于是我跑遍了小镇的书店,问店员:“有没有关于鹰的图画书?”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鹰——它们的品种、它们的羽毛和它们的眼睛。参加比赛的时候,我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可是做了足足两个月的准备啊!

⑨等待结果的日子是煎熬的。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

⑩我得奖了吗?我没有得奖。

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

⑿这着实令我难过了一阵子。相较于“我为什么没有得奖”,更令我无法释怀的,也许是“为什么我明明那么努力,却还是比不过别人”。

⒀后来,老师发現我去画室的次数少了,画板报也不积极了,分明变回了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性格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⒁他得知缘由后,叫我去画室。我一进画室,吃了一惊。老师显然是有备而来的,我看见那些我曾经画过的鹰,一张一张地铺在画室的地板上,像是等待我检阅一般。

⒂老师让我先看第一张,然后跳过中间的无数张,直接看最后一张,问我有什么区别。区别显而易见——与最后一张画里有些睿智与凶猛的鹰相比,第一张画里的鹰简直像一只刚刚出生、丑陋又可怜的小鸡。

⒃我终于明白了“比较”的意义。这件事情过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犀利而有光,透着倔强和不服输的神情。

⒄我也终于愿意挺起胸膛告诉自己和其他人:“对,我就是那个画画最好的姑娘。”

(选自(故事家)2018年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加点词“足足”和“一遍又一遍”表现出“我”的刻苦努力和争强好胜。

B.文中第(13)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突显出比赛失利对“我”的打击之大。

C.文章最后一段内容与题目相照应,表现出“我”在经历一系列事情后变得自信。

D.文章告诉我们“比较”的目的不是满足虚荣心,从失败中站起,便是最大的收获。

2.“我”在不同阶段,对“比较”的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请依据文章,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教室与画室隔着一个操场,到了快出比赛结果的那几天,每次课间休息的10分钟,我都第一个冲出教室,飞快地跑过操场去对面的画室问老师:‘我得奖了吗?’”句子中,加点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当时对我最大的打击在于——我刚刚获得的能与其他人‘攀比’的资本,瞬间被剥夺了”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4.文章开头写“我”从小怕和别人比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5.第⒃段说“这件事情过了很多年,我仍然记得当年我画的那只鹰的眼睛”,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多年后“我”对此仍记忆深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