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行走着阅读

包利民

①脑海里还是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终于攒够了钱,急急地去书店买下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走在路上,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②渐渐地沉入书中,浑然忘了身外的一切,只是保持着走路的状态。记得当时从书店回来常走的那条路极僻静,绝少人与车,所以可以放心地边走边看。

③第一次在车上读书,还是14岁那年。

          。亲戚开着大货车,车厢后装满了杂乱物什,我就蜷缩于其间。正是上午,汽车穿村过野,渐渐看惯了不变的风景。忽见身后倚着的纸箱,装着的是父亲的藏书,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直到车停下,才骤然而醒。现在想来,那时那刻,应多看看离乡的路,因为那一走,许多年后才重又回归。当故乡夜夜入梦的日子,回想当日的离别,正因为有了书,才使得年少的我,心中少了几许愁绪。

⑤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那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像往常一样沿着跑道开始读书。

⑥在这样美丽的黄昏,别人都在过着精彩的生活,所以大操场上几乎少有人迹。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

⑦正神游书中之时,忽觉撞上一人,然后便听到一声低低的惊叫。急抬头,竟愣住,原来被撞的那个女生也正捧着本书,看来我们行为相同,只不过相对而行。更为惊奇的是,那女生所看的书与我的竟是同一本!于是我们便开始讨论起书中的情节来。

⑧十年之后的一个晚上,在网上遇见当年的女生,打过招呼,问她现在做什么,她回答在网上看书。然后她对我说:“真想念大学时,行走在黄昏的大操场上,手捧一本书细细地看,周围是轻风流动……”

          。忽然想起,似乎已有很多年没有那样读过书了,缓慢的脚步踏着每一分宁静,心却随书中的一切忽喜忽忧。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

⑩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在微微的颠簸中,走进那些别人的故事。

⑪有时忽而从书中惊回,望向窗外,或浩浩江河,或巍巍山岭,皆在瞬间划过眼睛,飘摇远去。便有了一种不知书里书外的不真实感,别有一番情趣、意蕴在心中。

⑫有时一本书读罢,而旅途未半,便于车厢中搜寻,找那同样读书之人交换阅读。枯燥的行程,因为有了书的存在而生动起来。

⑬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身虽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于是明白,有的时候,书依然是那些书,却因为阅读方式的不同而感触迥异。是啊,多想在落日的余晖里,踩着一地的红霞,迎着清清的长风,再次走进书卷的清香里,细细体味行走着阅读的滋味。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哪几次“行走着阅读”的经历。

2.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第④段和第⑨段中的横线处,第④段应填______,第⑨段应填______

A.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

B.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

3.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行走着阅读”为题,有什么好处?

5.最后一段写到“我”现在阅读时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1.①坐在大货车上读父亲的藏书;②上大学时沿着大操场跑道读书;③坐火车去西部的途中阅读。 2. A B 3.景物(环境)描写。渲染温馨甜美的氛围,表达”我”对“行走着阅读”的无限向往之情。 4.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条理清晰;②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③蕴含着作者对“行走着阅读”的喜爱之情,点明文章的主旨。 5.在内容上,将“现在的阅读”与“过去的阅读”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行走着阅读”的怀念之情;在结构上,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概括文章情节,可以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从“便找到还未读完的那一本,坐在疾行的车上看了起来”“上大学时,也常常愿意去大操场上边散步边看书”“有一次坐火车去西部,极遥远的路程,极漫长的过程,临窗而坐,幸好手中有书”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那是个五月,我家从农村搬进县城”引出了下文的回忆,应该放在第④段开头;“刹那间,远去的岁月又重回眼前”引起下文的“那一份情怀已在岁月中沧桑遥远,只于回忆中重温一次又一次的静美”,应该放在第⑨段开头。 3.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天边云霞灿烂,长风流淌”突出了环境的优美和温馨,强调了对这种阅读方式的喜爱。 4.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妙处的分析。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5、一语双关。6、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兴趣。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行走着阅读”概括了文章的几个事件,是文章的线索,也表达了对这种阅读方式的喜爱之情。 5.本题考查对指定段落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具体分析文章的内容,“而现在的我,读书之时多是或坐或卧,不愿移动半分,虽身静,心却无复当年的恬然与灵动”将读书的不同状态进行对比,写出了对“行走着阅读”深切的怀念与期盼。同时议论、抒情的语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图漫画所反映的内容,回答问题。

(1)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你就漫画中反映的家庭教育问题,给家长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2)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无人送酒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查看答案

鉴赏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落花”有什么寓意?

2.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周公诫伯禽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

(2)非学无以广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B.白求恩,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医生。《纪念白求恩》一文赞颂了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文章告诉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去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D.《猫》的作者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