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选自《山西日报》,有改动)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②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2.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①桑伯对自己木工手艺的自信和对新式组合家具的鄙视。 ②桑伯对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手艺的热爱和不舍,对传统手艺日渐没落而自己又无能为力的失落和痛心。 2.因为桑果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认识到传统手艺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肯“接班”;因为他理解和尊重父亲对木工手艺的感情,明白父亲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苦苦请求。 3.使用叠词和整齐的句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表现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使用对比和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桑伯雕花动作的娴熟和游刃有余;“渗”字形象地表现了桑伯雕花时专注投入的状态。 4.示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思考传统手艺的命运与价值,进而反思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外在表现是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反映。本题作答时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 (1)语句“‘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这句话是桑伯在给陶家制作家具时,陶家人夸他手艺好的时候的回答,从“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表达了桑伯既对自己手艺的自信,同时又是对那些只讲究外观却不结实的现代家具的嫌弃和鄙视的心理。 (2)语句“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结合前文中提到桑伯一个月没有活了,斧头快生锈了,以及陶子树提到理发匠,箍桶匠的生意惨淡,都是传统手工艺的一种没落,桑伯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只能沉默不语,眼泪溢出眼眶,可以看出他内心非常的失落和痛苦;而面对快雕刻好的梅花,他内心有一种异样的温暖,慈爱的柔情,从手被划伤,他忘了疼痛,可以看出他内心对木匠事业的热爱和不舍。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内容和人物的心理来分析作答。从文章内容看,桑果作为现代人,对木工手艺兴趣不大,他思想开放,追求新事物,他认识到传统手艺将不再受市场欢迎,所以不愿意继承父亲木匠事业。但他作为桑伯的儿子,他能够体会到父亲对木工的感情,明白父亲要烧工具只是一时的情绪发泄,所以他阻拦父亲。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雕刀比作泥揪,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桑伯的技艺的娴熟。从词语的使用和句式选择上看,“深深浅浅”“左左右右”运用了叠词,并用“时而……时而……”这样整齐的句式,既写出了桑伯高超的雕花技艺,又让语句富有节奏感,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从词语的使用来看,“渗”字的使用,又表现出桑伯工作时的专注与投入。据此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作答即可。 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文学作品主旨的归纳,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即可作答。本题看似人物形象分析题,实际上又是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深层把握。从文章叙写的内容来看,拥有传统技艺的桑伯逐渐被现代社会所弃用,而桑伯只是传统技艺人的一个缩影,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文章通过塑造桑伯这一人物,引导人们关注当今社会传统手艺人的生存状态,引发人们要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据此来理解小说人物安排的目的和意义即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2.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在叙述白求恩的情况时,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

B.选文共分三个层次,正确的划分方法应是: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选文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

D.“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博学而志     (2)人不其忧     (3)非宁静无以      (4)年与时

2.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毛 B.而两狼并驱如故

C.下车引 D.曲肱而枕

3.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4.(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 “________”字,对比鲜明。

5.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注: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锦衣”,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

(1)下面情景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_______

学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

(2)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展开联想仿写二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我喜欢仰望湛蓝广袤的蓝天,因为它使我的心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3)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