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①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①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②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③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④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⑤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⑥雨,又是雨。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⑦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

⑧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⑨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

……

⑩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1.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至少四件)

2.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1)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爸,晚上有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4.文末提到:“梭罗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1.(1)妈妈为睡梦中的家人做早餐;(2)“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睡觉时“我”把脚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3)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4)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5)雨天,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有没有伞;(6)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7)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任答4点) 2.(1)“本能地”意思是不知觉的、无意识的,写出了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呵护自然而然,已成习惯,表现了母爱之深。(2)呼应上文对雨的描写;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的天气情况;表现了哥哥对家人的牵挂和爱。 3.因为“十一岁”这个片段让“我”感受到了“责任”和“爱”;“十五岁”这个片段处处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爱”和“期待”。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所以这两个片段被“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意思相近即可) 4.“这里”在文章中指的是家庭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不仅限于这里”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会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那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身怀念。另一方面,“世界”不应只局限于一个个小家庭,社会大家庭中更需要传播责任、爱和期待,以此共同构成我们美好的世界。(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记叙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把握与概括能力。解答时,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关键的段落分析概括。从第③段的“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等可知这是写妈妈为家人做早餐;从第⑤段的“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可知这是写“我”和爸爸在沙发上睡觉;从第③段的“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可知这是写爸爸在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从第⑦段的“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等可知这是写妈妈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从⑦段的“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可知这是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从⑦段的“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可知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从第⑨段的“爸,晚上有雨”可知这是远方的哥哥在用短信提醒父母注意天气。 2.(1)本小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绝不能脱离文本断章取义;理解了意思后,再分析其作用。“本能地”的意思是不知觉的、无意识的,当听到“我”懊恼的抱怨时,腰椎不好的妈妈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要帮“我”脱鞋,可见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已成自然,突出了母爱之深。 (2)本题考查的是关键语句的作用。做此题,首先要了解这个短信是谁发出的,并分析此人发短信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哥哥虽然人在北京,却一直心系家人。因此,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呼应上文第⑥段对家乡雨的描写;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暗示哥哥一直关注家乡,牵挂家人。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要准确分析文章的内容,一要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情节,把握主要内容;二要细部研读课文,通过精读,理解文章主旨。首先,在“十一岁”这个片段里,写了妈妈天不亮就起来为睡梦中的家人准备早餐;写了睡觉时“我”把脚搁在爸爸的啤酒肚上取暖;写了爸爸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这些都让我感受到了“爱”和“责任”。在“十五岁”这个片段里,写了妈妈要帮“我”脱被雨淋湿的鞋子;写了在雨天里妈妈牵挂并担心远在北京的哥哥;写了爸爸在手机主页里设置了哥哥所在地的天气预报;写了远方的哥哥短信提醒父母晚上有雨。这些处处都传达出家人间的牵挂与爱。所以,这些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首先理解“这里”,从全文来看,文章回忆的全是家庭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因此,“这里”指的是个人小家庭。其次,对“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借助前面的语句“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来理解。虽然这些都是家庭小事,但这些又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终生怀念。同时,由个人小家庭到社会大家庭,有了爱与责任,有了牵挂与期待,那么结束又是开始,美好它会延伸到未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选自《汉字悟语》,略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信口开河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通风报信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第③段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

4.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

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摘自《作文素材》2016年第1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於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面大臣               (2)由此郅都

(2)亲戚之               (4)其筋骨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共2处。

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

4.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郅都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房星”,马星,指天马。

1.诗歌三、四两句中,“瘦骨”“铜声”极其传神,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诗人借马,婉曲地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低龄化,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15至17岁少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0%,学龄儿童血脂异常率为2.2%,13至17岁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为3.6%。在包括高血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等一系列代谢异常指标的“代谢综合征”检测中,有4.1%的孩子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

(选自《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反映的主要问题。(20字以内)

(2)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他的《昆虫记》被誉为“      

1.选段中《昆虫记》被誉为“_________”。在这本书中,_______在地下“潜伏”四年,_______在编织“罗网”方面独具才能,________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2.因红蚂蚁善战、好战,所以人送外号“____________”。作者通过反复试验证明红蚂蚁不能靠____________认出回家的路,而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记路。

3.蝉产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说说危险来自于哪种昆虫?这种昆虫是怎么毁坏蝉的卵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