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和那道坡

宋向阳

秋生的家在柳河村最北头的山根下,绕过一道胳膊肘子弯儿的土坡,才能过去。

秋生开着新买的轿车回家,道窄,只好停在十米外的巷口。他怕车子被刮蹭,一个劲朝那边望。你对车倒挺上心啊。父亲徐老套在饭桌上叨咕着,还用稀奇古怪的目光扫他。秋生低声地解释道:我三年的工资都花在车上了,那道坡忒堵。

秋生两口子一走就是两个多月,隔三差五往回打个电话。一次,隔壁的小东把一包羊肉送到了他家。小东说:叔啊,看看你儿子多孝顺啊。徐老套的脸上像结了霜,瞅都不瞅一眼。

小东走后,媳妇问老套:你绷着脸给谁看呢?不识抬举。

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媳妇叹了口气,说:谁让你找个猫不拉屎的地方盖房,拐弯抹角连个车都不得放。徐老套大步来到院外,望着那道十多米长、五米多高的土坡,使劲哼了一声。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

徐老套去集上买了几把镐锹,还叫人焊了一个铁斗子的推车。除了下地,他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修路上。

日头还没升起,徐老套就站在了土坡下,挥着大镐刨。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徐老套拿出了年轻时开大山的劲头,抡圆膀子干着。汗水很快浸透衣服,紧紧贴在了他的身上。媳妇看着心疼,帮他往车子里装土。

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

媳妇说:你悠着点,别累坏了。

徐老套嘴里应着,却不歇手。媳妇给他沏了一壶浓茶,端了出来。徐老套嗓眼里发干,放下家什坐在了凳子上。他喝着茶,眼前浮现出儿子小时候在土坡前和他捉迷藏的影子,心里不禁七上八下。

胳膊肘弯儿的土坡一天天变小着,徐老套手上的老茧一天天变厚着。累的时候,他都会朝远处望一会儿。他想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可是却一次次失望。媳妇劝他找几个帮工,他却说啥也不答应。

这天,徐老套正在门口忙着。村书记大成走了过来,喊道:老套哥,你儿子给你捎钱来了。徐老套没有抬头,仍然在干活。大成说:都啥年头了,你还想当愚公啊。徐老套这才停手,冲他干笑一下。大成把钱递了过来,说:上午我在城里遇到秋生,他让我给你们。徐老套一把拨开大成的胳膊,说:这钱我不要,你退给他吧。

亲儿子的钱,不要白不要。大成说。

徐老套哼了一声,说:徐秋生凭啥不自己回来?他不认识柳河村的路吗?

大成说:可能,他有点忙吧?

徐老套说:一个小科长比县长还忙吗?

媳妇见他九头牛拉不回来的样子,便从大成手里接过了钱。徐老套瞪了她一眼,说:这钱你自己花吧,我一分不沾。媳妇用手点了点他,回屋里给大成去找烟卷。

我让你堵!我让你堵!徐老套举起大镐,用力地朝土坡刨了下去

三个月后,秋生两口子还没有回来。一天,他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母亲在那头颤巍巍地说:儿啊,你快回来,你爹病得可不轻啊。没等秋生说话,母亲就嗖地放下电话,任凭秋生怎么回拨,都没人接。秋生吓出一身冷汗,带着媳妇急急忙忙撵了回来。他的眼里冒着火,把车开到家门口没等停稳,就跑进屋去。可是,父亲却满面红光地坐在炕头,没有一丝病意。他疑惑地瞅着母亲说:妈

徐老套笑眯眯地说:儿子,你的车放哪儿了?

秋生眨巴眨巴眼睛,说:就放门口了。

徐老套拽住儿子的手说:那道坡还有吗?

秋生的呼吸顿时急促起来,泪水在眼里打起了转转。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赏析下列两个句子。

(1)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

(2)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请写出题目《父亲和那道坡》的含义。

 

1.(1)第一段在文中有统领全文的线索作用;(2)点题;(3).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4)点出土坡的特点,为下文父亲刨平土坡做铺垫。(任答到两点即可) 2.(1)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父亲因儿子借口,终于下决心挖坡的心理状态。用语朴实,富有个性,“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用比喻,生动形象又充满乡土气息。(2)动词“击”,比喻,把“镐”跟土质的撞击后比作“金星”,生动形象表现土质的硬,父亲挖土的艰辛和挖土的决心。 3.要强、倔强,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留守老人。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自己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的倔强。徐老套愤愤地说: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希望儿子能回家,共享家庭欢乐。 4.一方面实指父亲门前的那道坡。更是暗指父亲们希望儿子们常回家看看,却被种种借口(那道坡)挡住的普遍现实。呼吁儿子们不要以此为借口,常回去陪陪父母。 【解析】 1.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营造了……氛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一段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此段是环境描写,交代了事情的缘由,为下文父亲硬生生“搬”走了回家路上的土坡作铺垫。从结构上看,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 (1)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这句中的“蹲、点、吸”动词是人物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父亲因儿子不愿回家,而下决心“挖坡”的心理状态。“脸蛋愁得像下蛋的母鸡”,把父亲的脸蛋发愁的状态比作“下蛋的母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思考时的神态。 (2)土质很硬,他一镐下去,便击出一颗颗金星来。这句中把“土质很硬”比作“镐下去,击出一颗颗金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图志坚硬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父亲挖土的决心和辛苦。 3.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阅读文章找到人物相关描写体会人物形象。注意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找到相关语句回答。“他蹲在那儿,点着一根旱烟,猛地吸了几口,脸蛋憋得像下蛋的母鸡。”看出父亲是一个平凡而又坚强的人;“徐老套一把夺过铁锹说:‘去,这事儿不用你管。’”看出父亲是一个要强、倔强的人;“他徐秋生是在救济困难户吗?连个面都不照,好大的架子啊。”可以看出父亲还是一个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留守老人。 4.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文章题目的理解从这几方面思考:①文章的线索;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③揭示文章中心;④吸引读者、新颖;⑤语意双关;⑥具有象征意义;⑦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做此题结合词语的本意,然后认真阅读文章,从文章內容、中心等方面去解析。题目中 “那道坡”指院外真实存在的一段难走的路。深层含义:标题是比喻性,语意双关,指儿子因为“那道坡”,即找各种借口不回家看父亲的现实,“父亲和那道坡”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中心。父亲下定决心挖土除掉“那道坡”,希望儿子不再找各种借口,常回家看看父母。表达父亲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心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最让人惊艳的是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的完美结合,不论是首次应用在奥运赛场上的“冰屏”机器人,还是轮滑演员身上所穿着的石墨烯防寒服装,以及完美操控整场演出的控制系统,这都是代表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果。此外,在“冰屏”内容展示中,中国的高铁建设、桥梁建设、中国大飞机、中国“天眼”等代表中国科技实力的相关内容也都得到一一呈现。当然,彰显东方文明大国的文化自信也是必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现场滑轮表演演员以及灯管变换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凤凰开屏等中国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也能看到一张张年轻的中国面孔带着热情和真诚,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相聚北京。

(材料二)2022北京冬奥会很多场馆、特别是冰上场馆,都是在北京夏奥会场馆设施改造的基础上改建,并尝试了很多新技术,体现出遗产再利用的理念。如五棵松体育馆原是奥运篮球馆,现在只需六小时就可以改造成标准冰球场,比赛结束后再用六小时又能复原。唯一新建的比赛场馆即为国家速滑馆,也称为大道速滑馆,利用2008年奥运会曲棍球和射箭的临时场地进行建设。比赛之后,这里将成为我国运动员冬奥会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

(材料三)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场馆分布在3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在3个赛区内,各场馆之间均有高等级道路连接。北京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15分钟内,延庆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10分钟内,张家口赛区从奥运村到各竞赛场馆车程均在5分钟内,能够保证运动员便利参赛。

高铁交通

起终点

距离(公里)

时间(分钟)

清河站—延庆站

59

20

清河站—太子城

173

50

 

考虑到北京和延庆赛区的高铁站与赛区存在一定距离,在加入公路时间和接驳换乘时间(5分钟)的因素下:北京赛区——延庆赛区相距100公里,用时70分钟;北京赛区——张家口赛区相距186公里,用时70分钟。

起终点

(奥运村为参照点)

 

距离(公里)

 

时间(分钟)

清河站—延庆站

100

70

清河站—太子城站

186

70

 

(注:不同距离、相同时间是因为延庆高铁站距离延庆奥运村29公里,需巴士接送,而太子城站距离张家口奥运村约1公里)

1.下面对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场的表演道具充满科技感,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完美结合。

B.表演的内容呈现了中国科技实力,体现中国近几年经济社会飞速发展。

C.展现了中国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体现出中华遗产再利用的理念。

D.彰显东方文明大国的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对于世界各国朋友的热情邀约。

2.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北京8分钟”既展现了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展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成就。

B.五棵松体育馆的改造不但体现了遗产再利用的理念,也体现了中国的新技术手段。

C.2022年冬奥会后, 有的2008年夏奥会场馆将成为冰上项目永久性训练场地。

D.因为有便利的高铁交通,平昌冬奥会将分为三个赛区,这在冬奥会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3.有人担心2022年冬奥会的比赛场馆设在三个城市的多个场馆,这会给运动员们参赛带来巨大的交通麻烦。但北京很好地消除了人们的顾虑。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  《长沙过贾谊宅》)

(2)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  《商山早行》)

(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  《咸阳城东楼》)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无题》)

(5)《岳阳楼记》中表现“古仁人”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依依杨柳表达依恋、挽留之意。“渡江人即将乘船远行的作者和“友人”。

B.在美好的春天时节,诗人却要在扬子江头渡口与友人分手作别,更添离别之苦。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水湘水之地,自己则北向京城长安。

C.诗歌第三句即景抒情,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侧面抒写离别时的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

D.诗歌结尾别开生面和富于情韵,在通过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反复渲染之后戛然而止,“君”“我”对举,“向”字重叠,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2.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愁”,请简要分析诗歌中“愁”字有怎样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节目形态

鲁肃简公劲正,不徇爱憎,出于天性。素与曹襄悼不协,天圣中因议茶法,曹力挤肃简,因得罪去;赖上察其情,寝前命,止从罚俸,独三司使李谘夺职,谪洪州。及肃简病,有人密报肃简,但云今日有佳事。鲁闻之,顾婿张昷之曰:此必曹利用去也。试往侦之,果襄悼谪随州。肃简曰:得上殿乎?张曰:已差人押出门矣。鲁大惊曰:诸公误也。利用何罪至此?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利用在枢密院,尽忠于朝廷,但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嗟叹久之,遽觉气塞。急召医视之,曰: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是夕,肃简薨。李谘在洪州,闻肃简薨,有诗曰:空令抱恨归黄壤,不见崇山谪去时盖未知肃简临终之言也。

(注释)①鲁肃简公:即鲁宗道,曾与李谘讨论茶税法。②曹襄悼:即曹利用。武人出身,真宗时恃功逞威,仁宗时被罢免,自缢而死。③崇山谪去:此处借典故说曹利用被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憎(无原则地顺从)

B.天圣中议茶法(凭借)

C.洪州(降职)

D.嗟叹久之,觉(突然)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B.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C.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D.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宗道与曹利用素来不和,他被贬官也是因为曹利用的排挤。

B.皇上了解了实情后撤销了对鲁宗道的罢官令,只是扣了他的俸禄。

C.鲁宗道认为曹利用还是尽忠职守的,只是不学无术,脾气倔强。

D.李谘的诗,表达了对鲁宗道为曹利用抱不平而气绝身亡的遗憾。

4.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

(2)但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