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高山流水

①那天我们是去寻山的。

②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那天的天气很高爽。我们的心灵跃动得很年轻,真是登峰的好日子——那座高峰,耸峙在梦境中,已经很久了。

③进入群山之中,坎坷曲折,就没有一条直路。山路虽然难走,我们心里明白,要攀登那座高峰,一定得耐心地走。何况山上到处有美妙的花草,蓊郁的林木,展开一片鲜活的绿!让我们的眉眼也绿了,心灵也绿了。

④生活在平地上的人,一旦爬上了高山,真不行。我们原是唱着歌来寻山的,不知什么时候,歌声已歇。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不错,山中有千般的好,可是,骄狂的人们哪,只能在马路上追逐,到山上来,就软弱得不如一只虫豸!

⑤盘盘旋旋,升升降降,路,不必说,愈往上爬就意苦。时间,在山上,也失去了权威,日影已过午,看看那座峰尖,却似乎越来越远了。

⑥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真不该来。

⑦山,并没请谁来!

⑧真的,山没有请谁来。山,威严地站在那儿,不假人以辞色,是我们自己要来寻山的。想登上绝顶,领受独立孤峰的喜悦,岂能不品尝寂寞趟路的况味?

⑨寂寞趁路,是我们真实的写照,我们是走在寂寞中了。有一半人落了队,剩下的人一句话都懒得讲。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人的精神竟这么容易激扬而又容易消沉吗?想从记忆里找一句话鼓舞一下,看大家的脸色,我发现不是谈论哲学的时候!谈什么哲学?哲学在高山上完全没有用场。

⑩泉水的溅溅声,从静寂之中传来,这对我们是亲切的召唤。翻过一道山坡,就看见一条细细的泉水,从那边陡峭的山坡上,蹦蹦跳跳地奔下来,在我们的脚下回旋成一道溪流,而后扩展开向下游流去。看到这一股清泉,谁能不喜悦呢?尤其是攀缘在群山中正感困顿彷徨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以近乎感激的心情欢呼起来?

⑪那一线银丝,从峰坳里流出,忽隐忽现,简直如同幻影般的柔弱,真不知道它靠什么力量,能在山岳中开出一条河道来。可是,壁立的山崖挡不住它,鳞峋的怪石阻不了它,终于穿过一切的障碍,奔腾而去!谁能回答,泉水,究竟是柔弱还是刚强?

⑫我们是来寻山的,没登上峰顶却已经颓唐;我们没想寻觅泉水,泉水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⑬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⑭不管人们怎么想,泉水只是自顾自地唱歌。如果你喜欢音乐,应该到山中来,听一听山泉之歌,有时爽朗如银铃,有时激越如仰天吟啸,有时又轻轻地像情人的私语。懂么?山泉之歌是自然的音乐啊!世间的音乐家,谁能把这一份灵秀、晶莹、活力,谱进美妙的曲子里?除了山泉,谁能?

⑮在这崇山峻岭间,山泉的歌唱给谁听呢?其实,我们不必顾虑山泉的歌唱给谁听,我们如果不来听,也有别的来听。山爱听,谷爱听,一切大自然的家族都爱听,也许它们更能听得懂。我想,也许山泉根本就不要唱给谁听,不然它不会唱得那么悠然,唱给自己听,就不需什么理由。要说理由,也许活力无限的山泉就爱唱歌;或者说,爱唱歌的山泉才有活力吧!

⑯山泉是活力无限的生命之泉啊!在水深处,上层虽然平滑如镜,下层仍然流动不息。在浅滩上,飞溅起雪白的珠花,冲击岩石,激荡幽壑,向山峦要道路。山泉,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呈现着生生不息的流动。看遍种种的水,哪一种水能有山泉的生动?哪一种水又能有山泉的清澈?山泉,真像一片澄明而秀美的心灵啊!

⑰我们徘徊在泉水旁,不忍离开。

⑱我们不该学学这一脉山泉吗?

⑲那天,我们终于登上了山峰。

⑳我们欣慰,不仅是因为到达峰顶,更因为认识了高山和流泉-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

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有歌,应该有高山流水之音的。

1.结合全文看,本文题目“高山流水”有什么妙处?

2.根据②~⑥段内容,概括“我们”爬山的心情变化,并填写到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本文以“寻山”贯穿始终,你从文中“寻”到了什么?(至少三点)

 

1.示例:概括主要内容;高山和流泉,暗含钟子期和俞伯牙弹琴遇知音的典故;揭示本文的主题,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意思对即可) 2. 示例:兴致勃勃 后悔莫及(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不可以。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极写“趟路”之苦,为下文看到清泉后的喜悦心情蓄势铺垫,起到了对比映衬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4.示例:①要取得辉煌的成绩,必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努力。②柔可以克刚。③生命在于运动。 【解析】 1.要求学生牢记题目的一般作用:象征意义;语带双关;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线索;文眼;揭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主题事件就是写我们一行人爬山的过程,在攀爬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一股清泉,在泉水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爬山了那座山,所以“高山流水”应该是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又暗和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揭示文章中心,从高山和流泉中探寻生命的意义;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②---④段,根据②---④段的内容来分析情感的变化即可。第②段中,开始爬山时“我们顶着碧蓝的九月,披着金黄的九月,兴致勃勃地去寻山”可以看出出发时我们都兴致勃勃。第④段中“山上美丽的景物,原先会引起我们一阵大叫的,不知什么时候,再没有精神去理睬”,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兴奋,而变得无精打采。第⑥段“早晓得高峰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真不该来”,我们看出人们后悔莫及的心情。 3.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结合第⑨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分析理由。第⑨段主要记叙了我们一行人在爬山过程中的疲劳、后悔的状态。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是对上文中情节的承接,有为下文中发现泉水做了铺垫。在人们精神状态极度萎靡不振的时候,出现了激励我们的泉水。所以,本段不能删掉。 4.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寻”的内容即可。在寻山过程中,我们发现一股泉水,在它的激励下,我们爬上了那座上。那股泉水,正是我们所寻找的,从它的身上我们学到很多,结合“高山教我们以亘古的宁静,流泉教我们以永生的不息。”得出:要取得辉煌的成绩,须耐得住寂寞,并付出艰辛的代价;以柔可以克刚;生命在于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夏之雨

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看。潺潺的汗珠涌动着、翻滚着。粘答答的肌肤挣不脱薄衫的依附,雨,成了人间的渴盼与最爱。

一半的天。蓝得不带一丝犹疑,另一边的天际,却是尘烟滚滚,黑云片片,黑浓的云迅即卷漫开来扑腾跌宕、漫漫溢溢。镶着金边,绣着蕾丝,只展现上苍诡谲的骤风,氤氲一场开地神奇。

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镞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忿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骋在朵朵伞花上。激进的银箭,弹射在一洼洼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气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呱呱地鸣叫,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

雨停歇,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似乎,尘世里,唯有荷花的地方,才有清凉!

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雨骤然落,乍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希望、失望;兴奋、咒诅交替里,雨来了又去,人,在雨的戏弄中,无奈地苍老,消沉!

枝折花倾、窗破瓦掀。上苍以它的威猛、酷戾回报众生的贪得无厌。上苍以它的冷峻、残苛晓谕世人,四时有定,强求不得。

风,只在心静、身静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风,只在无所欲、无所求时,才弥漫周身!浮泛的人生,遍布的枷锁,妄求夏之风,如何可得?

夏,热热烈烈地来,却也在西风的吹拂下,凄凄凉凉地去,留下的是孤寂的心,萧索的情,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叹惋人世仓猝无常,叹惋红颜成白发!

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顾,,又沉湎在浪涌处,只浮泛在浪花里,一年年,红的是凤凰花,白的是少年头!

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

1.文章第1自然段主要是写盛夏的______以及对雨的______

2.文章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在句中好在哪里?试作评析。

银箭:

疾射:

3.文中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4.本文通过描写夏之雨,表达了怎样的感悟?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          

(2)与日去:______

(3)淫慢则不能精:______        

(4)险躁则不能性: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3.对这篇短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

4.诸葛亮写作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古诗鉴赏

观 沧

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2.试对划线诗句做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句子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

(2)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別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国学”热,一些“读经班”“国学班”办得如火如荼,这些班让学生诵读、背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启蒙教材,有时还学习着装作揖等古代礼节。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一些专家和老师认为当前的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继承太少,导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丢失不少。很多孩子不懂礼貌,不会与人相处,自私自利,不会关心他人。对此,你班进行了一系列活动。

(1)国学常识了解。国学经典中的“四书”除了大家熟知的《论语》和《孟子》外,还有哪两本?请写出来。

(2)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国学素养?(至少两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