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2)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1)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2)(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点名了行程,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描绘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此诗表现了作者初次出四川时对家乡山水的依恋和对友人的思念;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峨眉山”“月”“平羌”;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半轮”“秋”“影入”“流”,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诗意。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另外,“思君不见下渝州”,写出了与故乡故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文阅读。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1.请用/线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期 日 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尊君在____

(2)自以____

(3)友人惭,下车____

(4)魏王雅望非常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魏武闻之,驰遣杀使于途。

(3)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

4.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魏武性格特点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抽噎”的“噎”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的字母“y”;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口”部,再查12画。

B.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通过《再塑生命》一文的学习,大致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她好学善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和品质。

C.地方教材编辑已完成,由于对资料的收集和发掘不够,敬请各位专家斧正。句中“斧正”是谦辞,请人修改诗文之意。

D.寓言是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作品。它一般比较短小,情节是真实的,有讽刺性和教育性,常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进入初中不久,我们俩个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B.曾记得,我与他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天真无邪,充满幻想。

C.一艘橡皮船在大渡河里漂流时翻了,船上的人都掉到了水里,衣服也基本湿了。

D.我看谁也不可否认这部小说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无缘无故地遭到了同学的羞辱,心里    极了,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

(2)物理课上,老师通过实验,    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3)两位老人手拉着手,    地漫步在铺满金黄的银杏叶的小路上。

(4)语文老师要求全班同学全神贯注地写作业,不可以   

A.委曲  启发  安宁  三心二意

B.委屈  启示  安详  见异思迁

C.委屈  启发  安详  三心二意

D.委曲  启示  安宁  见异思迁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天来了,山朗润了,水涨了,花开了……(朗润:滋润)

B.在冬天,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安适:安静而舒适)

C.听说今年11月10日,家乡要举行“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小马迫不及待的回家乡参加了欢乐跑。(迫不及待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D.一连开了5个小时的车,他已疲倦不堪,不得不进服务区休息。(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