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校网站上发了一个“你希望有什么样的朋友”的帖子,不少同学纷纷跟帖留言。
小A留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你的留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结合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警句谈自己的感悟。)
走近名著《朝花夕拾》。
(1)《朝花夕拾》全书中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原著进行梳理,填写表格。
身份 | 人物 |
中国老师 | 寿镜吾 |
日本老师 | ①________________ |
家人 | 父亲 |
朋友 | ②________________ |
保姆 | 长妈妈 |
邻居 | ③________________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根据相关的文章,写出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想吗?寒冷孤寂中,它怀抱一个信念取暖,等到春回大地时,它就会以两片绿叶问候春天 A 你知道一个鸟儿的梦想吗?征途迢迢中,它 B (锲而不舍/不离不弃)向前奋飞,在zhàn lán大海的彼岸,梦想会赐予它另一双翅膀。太阳总在有梦想的地方升起,月亮也总在有梦想的地方朦胧。梦想是yǒng héng的微笑,使你的双眼永远澄澈明亮;梦想是chún xiāng的美酒,使你的心灵时刻充满激情。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___。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B处的横线上。
B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
请以“那天,如果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余挈一小舟
(2)上下一白
(3)客此
(4)千山鸟飞绝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甲文中______________的句子运用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写出了冰雪中万籁无声的寂然景象,乙诗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和乙诗“独钓寒江雪”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这也是近年来古诗词热的一个缩影。而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使其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读者的心灵,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深契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而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1.选文第①自然段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和“《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说起,有什么作用?
2.阅读全文,作者针对“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提出了哪些方面的见解?
3.选文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5.下面两则材料哪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渭城朝雨混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边是边关功业,一边是亲情、友情和爱情,两难选择形成了巨大的张力,诗的艺术魅力由此氤氲开来,人们沉浸其中,对自己的情感和选择不断进行着发现、认识和确认,心灵也在不断成长。
(材料二)江西某知府欲砍掉一棵数百年的古树。有位路过的行人得知,觉得甚是可惜,于是在树上题诗一首:“遥知此去作栋材,无复清阴覆绿苔。只恐月明秋夜冷,误他千岁鹤归来。”知府读了后,为古树感伤、可惜,于是撒销了砍树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