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学作品阅读 关于朱德 ①孔子跟莎士比亚不同,他认为人的名字第一重要。至少“朱德...

文学作品阅读

关于朱德

①孔子跟莎士比亚不同,他认为人的名字第一重要。至少“朱德”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名字,英文拼音应该是dh,因这名字发音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由于文字上的奇异巧合,这两个中国字是“红德”的意思,不过当他在老远的四川出世时,替他命名的慈爱双亲,是无法预知这个名字日后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否则他们一定会在恐怖中改变他的名字。

②在南方几年中,朱德领导“赤色联军”打数百次小仗,数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包括重炮队、飞机队、机械化部队)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战术的灵敏,部队的机动,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敌方任何将官。他无疑在游击战中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惊人的战斗力。红军在南方的最大错误是战略的错误,关于这,政治领导必须负主要责任。虽有这种妄动的错误,但红军在第五次“围剿”中仍能表现出几乎跟敌方势均力敌的姿态,这该是南京政府的惨败。

③关于纯粹的战略和大军撤退时战术的运用,朱德、毛泽东和他们的军官们对于长征的杰出的领导,在中国是空前无比的。红军的不能击破的团结力,使全军在冷风凛冽的西藏高原上抵抗“围剿”,度过艰苦的可怕的寒冬。除了牦牛,简直没有什么可吃——这种团结力应该归功于领导者的吸引力和那罕有的人类的品性,它把绝对的信仰和忠诚注进部属的脑子里,使他们敢于为主义而死。至少在我,绝对不能想象中国其他任何将官在此种环境中尚能随军生存,更不必说在受了此种苦刑之后,还要回师冲击,冲破敌军从容布置了好几个月的防线。这就是当我走马西北时朱德所干的伟业。

④中国人传说他具有各种神奇的才能:能够看到周围几百里以外的路,能飞行能运用道士的法术,例如在敌军面前制造尘雾,或搅起逆风,迷信的人相信他是打不伤的,因为可不是有万千颗枪弹和炮弹都打不死他吗?另有人说他能复活,因为国民党不是屡次宣布他已经死了,而且还详细地描写他断气时的情景吗?千百万人知道中国“红德”这个名字,依照各人的身份,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威胁,有些人认为它是希望的明星,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个名字是写在这十年历史的书页上。

⑤然而大家都对我说,朱德的相貌并不动人——一个沉着、谦恭、说话温和的人,大眼睛(老是“非常柔和的眼睛”),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叫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⑥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要,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骑,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

⑦“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年轻强壮的老婆康克清述说她的丈夫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

⑧“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听得很明白。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他非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他细心做出有计划的读书表,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话,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不常发牌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有受过伤。”

——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结合选文,概述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甲乙两位同学在阅读《关于朱德》时,甲对于文章的真实性提出了疑问。请根据你的理解,将乙同学的对话补充完整。

甲:“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注重真实性。”但本文第4段中写了民间对朱德的传说,我觉得这消减了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应该予以删除。

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因为:

(3)好的译本打开了通向原著的窗户。以下是同一句话的两种译本,请选出你喜欢的译本,并说说理由。

A.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

B.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

(4)《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说:“实际上这部作品不是我一个人创作的。”你能结合原著阐述作者这么说的原因吗?

 

(1)具有民主意识,他和战士们同吃住,共衣食,和战士们一起品尝生活的艰辛;平易近人,他和士兵们谈话,并把马借给疲劳的兄弟。为人勤快,帮助农民种地,搬运谷物。吃苦耐劳,他不需要任何特殊事务,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 (2)通过民间的传说说明朱德非凡的军事才干,和下文中朱德的相貌形成对比,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沉着谦恭,功勋显赫的朱德形象。 (3)【示例1】①我喜欢B版本,因为它阐述了信息的来源,增加了可信度。“转”字口语化,更符合朱德的随和;“弟兄们”更能体现亲近感,展现士兵和朱德的深厚情义。 【示例2】②我喜欢A版本,站在作者的角度,客观叙述了事件,详细叙说了朱德乒乓球和篮球的技艺熟练。 (4)虽然本书的作者是斯诺,但他毕竟是一位美国记者,为了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其领袖,他实地走访了中国西北根据地实地,采访了当地的军民,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人口述的,例如选文中就有朱德妻子康克清的口述内容;此外书中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作者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作、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是他们对斯诺毫无保留的支持才有这本纪实作品的诞生,所以斯诺认为,这部作品不是一个作者所能创作出来的。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从文章第⑤段“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叫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可以看出他具有民主意识,他和战士们同吃住,共衣食,和战士们一起品尝生活的艰辛;从第⑥段“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要,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骑,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第⑦段“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他和士兵们谈话,并把马借给疲劳的兄弟。从第⑧段“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他非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可以看出他为人勤快,帮助农民种地,搬运谷物。吃苦耐劳,他不需要任何特殊事务,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 (2)本题考查纪实文学特点的能力。 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应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④段写朱德具有各种神奇的才能:能够看到周围几百里以外的路,能飞行能运用道士的法术,例如在敌军面前制造尘雾,或搅起逆风,迷信的人相信他是打不伤的,因为可不是有万千颗枪弹和炮弹都打不死他吗?另有人说他能复活,因为国民党不是屡次宣布他已经死了,而且还详细地描写他断气时的情景。这些内容作者明确指出来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到的,而是传说,这些传说很显然不是真实的,但这些内容却能说明朱德非凡的军事才干。联系下文作者亲眼所见和康克清的描述分析,这些内容和下文中朱德的相貌形成对比,从而揭示了一个真实的,沉着谦恭,功勋显赫的朱德形象。 (3)本题考查语言的赏析能力,常用的答题角度是:①它的修辞手法;②对整个文章或者是情节的作用;③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④它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⑤它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⑥句式特点、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这两个版本的内容及作者的叙述角度进行分析,A版本是作者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事件,详细叙说了朱德乒乓球和篮球的技艺熟练。显得真实可信。而B版本中的内容是作者听别人说的,它首先就说明了信息的来源,增加了可信度。另外“转”字口语化,更符合朱德的随和;“弟兄们”更能体现亲近感,展现士兵和朱德的深厚情义。答题时赞同哪一个皆可,关键是要阐述令人信服的理由。 (4)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结合作者的身份、本书的材料来源以及选文有关语句进行分析。首先本书的作者是斯诺,但他毕竟是一位美国记者,他为了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及其领袖,他实地走访了中国西北根据地实地,采访了当地的军民,这本书大部分内容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人口述的,例如选文中就有朱德妻子康克清的口述内容;此外书中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作者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作、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是他们对斯诺毫无保留的支持才有这本纪实作品的诞生,所以斯诺认为,这部作品不是一个作者所能创作出来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飞向太空港》成功塑造了几个典型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品质。请试举一位并结合例子谈谈他身上有中国航天人的哪些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个问题。

(1)结合“材料呈现”的具体内容,揣摩作者隐含在文字中的态度和立场。

材料呈现:

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查看答案

运动会已经落下帷幕,班委计划挑出部分照片,制作一本相册留作纪念。在相册的扉页,需配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请你完成该项写作任务。

要求:符合情境;语言生动,至少运用2种修辞手法;不含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 ,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吴孟超院士,90岁不离手术台,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来形容就是________________

(4)吴均《与朱元思书》中运用对偶的手法,以蝉和猿的动来衬托出山林宁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哪一句不属于对仗句(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