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用古诗文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5)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6)攀条折其荣,________。(《庭中有奇树》)
(7)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_______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
油光可鉴 愚顿 杳无消息 摧枯拉朽 诚惶诚恐
藏污讷垢 浩瀚 和颜悦色 震聋发聩 轩昂
下列加横线字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篡(cuàn)改 娴(xián)熟 悄(qiāo)然 殚(dān)精竭虑
B.教诲(huǐ) 潇(xiāo)洒 不辍(chuò) 屏息敛(liǎn)声
C.翘(qiáo)首 落(luò)弟 燥(zào)热 锐不可当(dàng)
D.镌刻(juān) 仲(zhòng)裁 遗嘱(zhǔ) 抑(yì)扬顿挫
苏维埃掌权人物
(1)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是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除了红军草创的工业以外,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2)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3)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4)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5)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6)**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7)**现年(一九三七年)四十四岁。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②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江西苏区三百万;鄂皖豫苏区二百万;湘赣鄂苏区一百万;赣湘苏区一百万;浙闽苏区一百万;湘鄂苏区一百万;总共九百万。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8)**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1.**指的是____ ,南京指的是______。
2.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什么?
3.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有很多,试分析第7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就是那一片不一样的叶子。回顾自己的过去经历,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与人众不同的“你”。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小传。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有创意。不少于600字。文中真实的人名请用化名代替。
两个人的秘密
肖静爱看书,可家里没钱买书,于是在反复的逛书店后摸索出一个看书不花钱的方法来:蹭书看,就是到书店内只看不买。
这天,在书店一角,肖静正沉浸于《安徒生童话选》创造出的神奇天地内,有个声音突然在耳边雷一样地炸响了:“把书放下!天天来看书,从来不买,把书都弄脏了晓不晓得?买不起就别看!”
肖静抬头一看,正看到书店老板那张扭曲的脸,顿时吓得她魂都没了。
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可是,小小的人鱼能接近王子吗?她跟王子有美好的结局吗?
肖静朝思暮想,牵肠挂肚,于是又鼓起勇气到另一家书店蹭书看。肖静发誓看完《海的女儿》就不再往下看。
躲在书店的一角,肖静捧着《安徒生童话选》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啊,久违了的小人鱼,久违了的小王子……
“小姑娘,我要打烊了!”当耳边再一次响起这样的声音时,肖静一下子惊醒过来,原来天都黑了,书店老板——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先生,正温和地招呼着自己。
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可书中的世界依旧萦绕心头:小女孩能卖出火柴吗?她能熬过这个寒冬吗?
偶尔来蹭书看,老先生是不会发现的,肖静很侥幸,第二天便壮着胆再次走进书店,然后又直至天黑。当再次走出书店的时候,肖静( )说:“再也不来了,否则会被老先生识破的。”
可是,在茶饭不香地挨过两天后,肖静决定再蹭一次书看,那本《安徒生童话选》差一点点就要看完了,老先生应该不会发现的,这是最后一次,以后永远不来了……
当肖静( )走近书店时,远远看到坐在门口的老先生抬起头,眼睛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然后起身进了店内。
老先生在干什么呢?有怀疑了? 肖静有些忐忑。
《安徒生童话选》终于看完了,可肖静发现书店内还有更多的好看的书。它们就像一只只小手牢牢抓住肖静的心,肖静抵抗了几秒钟,然后全线溃败:再看下去,如果被老先生发现,至多以后不来就是。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胆战心惊的蹭书生涯中,肖静终于放下心来:老先生是个粗心人,他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秘密。不过肖静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每次快要走近书店时,总发现老先生看她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什么,再起身走进去。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肖静用这样的方法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看了多少书。
这天,当肖静再次走近书店时,发现老先生不在门口,肖静没有多想,直接走了进去,可( )发现上次没看完的书不在原处,看样子是另有读者翻阅后随手放在了另外的地方。
肖静正四下找,身后有人开口了:“你是在找这本书吗?”
肖静转头一看,一位三十几岁的阿姨正递过一本书来,正是自己没看完的那本。
肖静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吓坏了,轻声问道:“你、你是怎么知道我正在看这本书的?老先生呢?”
那位女士亲切一笑,说:“我爸病了。他嘱咐我说,你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很难得。我爸还说,一定要把你没看完的书先收着,等你来时再放回原处,好让你一来就能找到。抱歉的是,刚才我没注意到你进来。”
肖静惊讶极了,说:“这么说……”
女士点点头:“是的。你每次走后,我爸便把那本书收在抽屉里。当远远地看到你来了,便马上把它放回原处……”
多少年后,已是作家的肖静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原来老先生早就发现了我的秘密,而我对他的秘密一无所知。老先生就用这种春风化雨的方式帮助着我成长,又维系着我的自尊……我笃信,天堂的模样一定就是这间书店的模样!”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坚定地 失望地 忐忑不安地
B. 忐忑不安地 坚定地 失望地
C. 失望地 忐忑不安地 坚定地
D. 坚定地 忐忑不安地 失望地
2.老先生为什么不揭穿肖静到书店蹭书的秘密?
3.阅读下面句子,说说肖静两次“羞红了脸”时不同的心情。
(1)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
(2)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
4.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说道:“书非借不能读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