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选文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⑦段中加线的词语“粗糙”和“光滑”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概括选文第⑩段“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

5.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1.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表现了父亲发广告单的不易,为后文老人中暑摔倒的情节做了铺垫。 2.对比(衬托)。将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形成对比(用众人的冷漠反衬出父亲的焦急),突出表现了(衬托出)父亲善良的品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赞美)之情。 3.“粗糙”是形容父亲的脸布满皱纹(饱经沧桑),“光滑”指父亲关心他人的心灵十分美好(品质高尚)。 4.(1)为父亲拄着双拐还能去帮助老人的行为而震撼。(2)为自己的冷漠、麻木而感到羞愧。(3)对父亲善良的举动充满敬意。 5.(1)善良(乐于助人、有担当),因为他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支拐杖给了老人。(2)吃苦耐劳(有责任感、勤劳),因为他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3)爱孩子,因为他不让“我”帮他发广告单,督促“我”读书。 【解析】 1.本题考查赏析描写。作答时,需先明确描写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即可。“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结合语境可知,形象地写出天气的闷热,突出了父亲发广告单的辛苦和不易,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更加突出了善的主题。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细读第六段可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这是围观人们的表现,“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是父亲的表现,两者截然相反,这是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的表现了父亲的焦急,从而表现父亲内心的善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善良品质的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重要词语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概括义的,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阅读文字,根据内容可知“粗糙”的本义是指不精细,不光滑;这里形容父亲的脸沟壑纵横,后一个“光滑”的本义是平滑、不粗糙,这里形容父亲的心灵纯洁,指父亲美好的思想品质。 4.本题考查对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应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分析原因。根据文章内容第⑥段“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围观的人没有施以救助。而第⑧⑨段,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父亲拄着拐杖救老人,可知:“人群出奇地安静”的原因是被父亲拄着拐杖帮助路人的这种行为而感动,也为自己的麻木不仁而感到羞愧,对父亲善良的行为充满敬佩。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解答此题需通读文章,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人物描写来把握人物形象。从父亲扶起一位中暑的老人,并将一只拐杖给了老人,可看出父亲的善良、助人为乐;从父亲在摔断了右腿需要休养时,还顶着烈日去发广告单挣钱养家,可看出父亲的有责任感,勤劳;从父亲不让“我”去帮他发广告单,督促“我”读书,可看出父亲爱孩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宋学士濂,洪武中以文学承宠渥最久,后以老致仕,每值万寿节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级踬焉。上日:“先生老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谢。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盖忘前语也。久之不至,曰:“其阻风乎?”使使视之江口,不至。日:“其有疾乎?”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上闻大怒,命即其家斩之。已而,入官。上食,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日:“闻宋先生今日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上感悟,遽起,命驾前双马驰赦之,日:“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久之,其孙慎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后复力救曰:“田舍翁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注)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②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③致仕:即辞官。④万寿节:古代君主的生日。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⑥陟:登。⑦踬:跌倒。⑧稽首:跪拜礼。⑨孝慈:即孝慈皇后,朱元璋的妻子。⑩慎:人名,指宋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上感悟,____

(2)前使阻风钱塘江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3.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式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互相______

(2)鸢飞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本文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举出两例来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报于都讯(记者鄢朝晖通讯员杨张谢)从12月2日起,于都县利用1个月的时间,为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诚信档案。明年起,将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当年的诚信状况进行调查建档,并将其作为考核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

该县出台《关于对领导干部实行诚信管理的实施意见》,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等方面带头守信做了具体规范、诚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即推进重点工程建设、金融信贷、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履行机关效能服务承诺、履行纳税又务、履行赡《抚)养义务、依法依规经商等方面的诚信情况。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请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并简述诚信的重要性(4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列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赞赏。

B.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C.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D.敌人的进攻锐不可当,我们都快支持不住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A是____,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