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填入上图①②③④处正...

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填入上图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  

A.①《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鱼化石》《礁石》

B.①《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礁石》《镜子》

C.①《大堰河——我的保姆》《鱼化石》《我爱这土地》《礁石》

D.①《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礁石》《镜子》

2)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请借助上面的思维导图,结合下面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1)B (2)参考:《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鱼化石》是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应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了生命。”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格律化倾向,诗句变得更整齐,注重押韵。与《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相比,诗句更整齐,诗情更深沉,诗意更警策。通过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哲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写于1933年春, 《鱼化石》写于1978年。《礁石》写于1954年7月。据此答题即可。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手法。《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发表于1937年12月28日。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鱼化石》一诗,着力在描绘鱼化石。诗人用的极朴素平易的语言,却把鱼化石的具像描绘得栩栩如生。在描绘鱼化石的同时,又使人无不感到诗人是在倾泻自己的深入思考——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生命竟被变成“鱼化石”。这种痛苦,这种灾难,怎能不令人震撼!《鱼化石》一诗的艺术魅力产生了。而在形式方面,前者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后者出现格律化倾向,诗句变得更整齐,注重押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常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也有用干支来纪年,如  在癸丑,暮春之初

B.古人常用伯、仲、叔来表示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如孙权在兄弟中排老二,故字仲谋。

C.《论语》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四十岁为不惑之年,五十岁为花甲之年,六十岁为知天命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D.酒杯,在古代有很多称谓。如觥筹交错中的衔觞赋诗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都是酒杯的意思。

 

查看答案

对下列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②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很多人不但没有享受到舒适的生活,反而整日提心吊胆。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④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A.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假设复句   条件复句                       B.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C.假设复句   选择复句   条件复句   递进复句                       D.假设复句   条件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查看答案

小文参加校文学社团举办的诗歌节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 品读诗韵之美

活动现场,小文默写下《泰戈尔诗选》中的句子,但对诗歌中的加点字读音和字词有疑惑,请帮助他完成。

我的生命在年轻时像一朵花——一朵从它的丰富中放出一片或两片花瓣而从不感到损失的花,当和____(A.B.)的春风来到它的门前恳求的时候。

如今当青春老去,我的生命像一个果实,它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予,只等待着把它自己和它充yíng_____的甜蜜全部呈献。

——泰戈尔《采果集》

小文准备诵读这首诗,与同是诗歌爱好者的小语交流。

小文:我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因为它表达了________

小语:是的,比如诵读它已经没有什么……,只等待着把……全部呈献这句诗可以从重音、停连、语调等方面入手设计朗读方案:________

2)活动二千古文人家国梦

小文: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①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借用典故,怀念故友,感慨时光易逝;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令人唏嘘。

小语:但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虽遭贬谪却“③________________一语道破庙堂江湖为官真谛,与朋友共勉;韩愈虽被降职,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报国之心弥坚;李白被赐金放还,仍不减出世之志,唱出充满期望之音“⑥________,⑦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在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所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幸福、坚强、快乐、自信、勇敢、爱心,澄澈的蓝天、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也很多!

请以“原来,我也有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半命题作文,请把文题补充完整后再写一篇记叙文;(2)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3)至少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蒸饭匠

李靖

①在爷爷走后的第一天,家里的院子就来了专门做红白喜事的人。当第一顿午餐许多人都围在一个大木桶前盛饭时,大家立马就发现了这米饭的与众不同。首先是那氛围就很特别。有人打开木制的桶盖,热气涌上来。盛饭的人都要排队,用铁铲铲一碗,端着碗回到饭桌,香味自然就弥散在院子里。大家赞不绝口,你一言我一语。“这个饭香,用木桶蒸的。不是煮的!”“蒸这个饭有讲究,要不停添水,跟一般的煮饭不一样。”“那个老师傅蛮有名的。他会烧。”我扒了一口米饭在嘴里,有木头的味道,也有空气的味道,(A)木香渗进了米粒的每一个分子,吞一口米饭,就像吞进阳光晒过的空气,太好吃了。

②饭后人们都围坐在木桶四周,听老人讲蒸饭的秘密。老人滔滔不绝,面带微笑,一边抽着烟,一边把木桶见底的米饭掀开——我们看到了一个竹制的筛子,蒸屉般兜住了上面的米。“噢!原来下面没有底!”大家惊呼。老人说这个蒸屉是他特别找来的,这样蒸饭不粘锅,透气。(B)他娴熟地用锅铲捣了捣米饭,就像农民给土地松土那样自然。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

③第二天,我就走出院子,和蒸饭的老人聊起了天。老人姓孙,叫孙广禄,是溧水沙河孙家圩一带的人。问到他年龄,我吓了一跳,78岁,比我爷爷小10岁。但也年近80了,他竟然独自蒸几十斤的米,力气不小。他说做这一行已经有十几年了。十三四岁时就看人弄过(蒸饭),但直到60岁退休,才拾起过去的技艺,并越做越精,在县城做出了名。除了农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有教堂里的做礼拜。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给教堂做饭。最多的时候600人,每年圣诞节24、25号两天,他要蒸180斤的米。一个木桶最多60斤,从凌晨开始,一桶一桶地依次蒸,到中午11点半,准时开饭。蒸一桶米,“规规矩矩要两个半小时,”他说。老人当然有自己的章法。他说什么事都要有规划、讲原理。掌握了原理去做,才会做得好。老人蒸饭讲究米与水的比例,讲究米的生长周期,讲究火候……满满的都是学问。

④此时,我对他只做蒸饭这一件事已经毫不怀疑了。院子里做菜的厨师,需要料理不同食材,煎炸烹煮,轮番上场;而78岁的老孙只面对一样东西:米;只用一个手法:蒸。这就是我感到最特别的地方。蒸一桶米饭,需要耗费的人工不小。别看他最后的成果就一样,但要做好上百人一天的饭,需要从凌晨待到夜晚,要有技艺,更要有耐心

⑤老孙说他当了二十多年会计,也经营过饭店,当过农民,但他最想做的是一名老师。他喜欢读书,酷爱文艺。曾经读过一整本《水浒传》给村里的瞎子听,至今他还能流利地背出许多诗词。他最不屑的,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老孙说,有了文化和知识,他就掌握了原理,也就能做得比一般人好。包括他自学会计怎么算账、学习蒸饭怎么蒸得好,都是因为自己摸索出了规律。而规律来自于一样东西:实践。他也劝诫我,写作也是要实践。写东西的人,只有经历了,才能写得好。练字也是一样,必须天天练。在老孙的说法里,什么都是“对称”的。对他来说,最对称的是个“人”字,也最难写。

⑥在我们交谈的三天里,爷爷葬礼上的哀乐和悲鸣声不断,一直是我们对话的背景。那场面是有点奇特的,在一位老者死亡的仪式上,和另一位老者谈论人生。蒸饭这门技艺,我想是老孙寄情于别处的一种方法吧。专注去做好蒸饭这件事,令他获得了成就感,也可以短暂忘却人生的宿命。而我坐在小板凳上,用笔记下他说下的那些话,专心听他讲一生的故事,也在弥补我没有记录爷爷人生的遗憾,也在转移我失去他的痛楚。我们俩就在这样一个悲哀的场合,找到了许多共鸣。

⑦走的时候,老孙收拾好自己的铁锅和木桶,放到了小三轮车上。我把小本子还给了他,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说他看到我好学,很高兴。我也很高兴,在爷爷的葬礼上,认识了这名蒸饭的老人。(C)悲伤虽然弥漫在心里,但作为一名倾听者,我感到了踏实和宽慰。

1.文章以爷爷的葬礼开篇,有何用意?

2.品味语言。

(1)第②段中“第一晚的木桶蒸饭,很快就被干光了。”一句中的“干”字极富表现力,请品析其妙处。

(2)试从修辞的角度,在(A)(B)两句中任选一处作简要赏析

3.文中的蒸饭匠老孙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概括其人物形象。

4.除了写老孙,文中还写了葬礼上做红白喜事的众人和厨师,有何作用?

5.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文末(C)处划线句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