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注)①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②徐君:徐国国君。③上国:古指中原发达国家。④冢:坟墓。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元方/时年七岁 B.待君久/不至

C.季札/心知之 D.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陈太丘与友行       ⑵元方入门不       ⑶为使上国       ⑷系之徐君冢树而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过中不                      ②还

B.①太丘去                      ②逝者如斯夫,不昼夜

C.①于是解其宝剑                ②去后

D.①徐君季札剑                  ②之者不如乐之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⑴友人,下车之。

⑵始吾心已之,岂以死吾心哉!

5.陈太丘与友期和季札挂剑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________的传统美德;(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__________的孩子。

 

1.B 2.(1)约定。(2)回头看。(3)出使。(4)离开。 3.C 4.(1)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2)我当初心里已经答应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初衷呢!” 5. 诚实守信(信守承诺); 明礼知义、聪明机智、直爽率真、落落大方、方正等。意思对即可 【解析】 1.B. 有误。应为:待君/久不至。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如:①句意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期,约定。④句意为:他把剑解下来挂在国君坟墓旁的一棵树上,随后离去。去,离开。 3.A.都解释为:到。 B.都解释为:舍弃。 C.就/才。 D.都解释为:喜欢。 故选C。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引,拉。句意: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元方。 ②重点词语:始,当初。倍,违背。句意:我当初心里已经答应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初衷呢!”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陈太丘与友期》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乙文徐君喜欢季礼的箭,季礼就准备将箭送给他,即使徐君去世,季礼仍信守承诺。元方“门外戏”、一答一日、“入门不顾”,应对自如,宛若成人;元方批驳友人的怒斥时,则选用语气平和的“答曰”、“曰”这类词,这对表现元方不惧怕友人的怒斥、知书达理、善于应对的性格。 【译文】 甲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乙 季札初次被派出国当大使,从北路经过徐国,他拜访了徐国的国君,看得出国君很喜欢他的佩剑,但不好意思说出来。虽然季札知道,可是季札因为还有任务,必须到其他更大的国家去,所以就没有把佩剑献出来,但心里已准备回程时将剑送给徐国的国君。等季札完成任务返回时,再到徐国,徐国的国君却已经死了。于是,他把剑解下来挂在国君坟墓旁的一棵树上,随后离去。随从问他说:“徐国的国君已经死了,这把剑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能这么说,当初我既然默许要送剑给国君,怎么可以因为他死了就不算数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与赏析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1.这首诗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的特点,请找出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两个词语。

2.诗人借咏梨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走进名著

早晨,住在一门里的进来了。她是一个精通礼节的妇人,说我们不应该空等着。于是给他换衣服;又将纸锭和一种什么《高王经》烧成灰,用纸包了给他捏在拳头里……。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她说。

“父亲!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1)选段中的“她”指的是      

(2)选段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

(3)在《朝花夕拾》整部作品中,鲁迅刻画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强烈的爱憎之情。请写出书中一个能够表现鲁迅“爱”之情的人物,并写出与之相关的一处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中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反映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虽为个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也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宋代被列为“四书”之一;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如《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他们的作者朱自清、老舍、鲁迅也都是享有盛誉的现代文学大师。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自己的父亲,后者谦称对方的父亲。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你的生动形象的演讲使我获益匪浅

B.篮球赛输了,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吸取教训,提高技艺。

C.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无锡市风景优美,许多的名胜古迹令人留连忘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B.无锡市新吴区多个社区积极开展绿色环保。

C.增加教学质量是当前我区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D.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