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_______一块雪,_______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_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_,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在文中横线上填恰当的动词。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捕鸟的条件:

捕鸟的结果 :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

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

 

1.扫开; 露出;支起;撒;系;牵;拉; 2.捕鸟的条件: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捕鸟的结果: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3.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4.是和春、夏、秋天的百草园相比较而言的。 5.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动词的运用。作为鲁迅的名篇,而雪地捕鸟部分又是动词运用的经典范本,学生应该把这部分背下来。如果能够背诵,本题就比较简单。当然,如果没有背诵,就只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推断。捕鸟前,先需要扫开一块雪地,让地面露出来;再用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短棒上要系上一条长绳,人在远处牵着长绳;等到鸟雀走到竹筛底下来啄食时,再将绳子一拉。 2.这道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从“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可以提炼出捕鸟的条件:雪不能太薄;要积雪盖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从“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可以概括出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可以用原文回答。 3.本题考查对动词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先要判断写作的对象,再分析所写内容,最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文中加点的一系列动词,写作的对象是雪地捕鸟;内容上。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孩子们在雪地上捕鸟的具体过程;表达的情感是:表现了孩子们捕鸟时的快乐,突出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材料节选的是冬天雪地捕鸟的部分,而课文前边分别写了春夏五彩缤纷、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夏秋季节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也就是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写百草园部分是按季节顺序分别写了春夏秋冬的百草园带给孩子们的乐趣。和其他季节相比较,冬天的百草园带给孩子们的乐趣相对要少一些,要单调一些。 5.这道题考查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从“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可以概括出两件趣事:拍雪人、塑雪罗汉;从“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可以概括出第三件趣事:雪地捕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与人期行 期:______________          太丘舍去 去:______________

下车引之 引:______________          尊君在不 不: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从远方的表现来看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5.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三、四两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播,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与参与,我校预开展以“规范汉字书写,领略汉字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七(3)班同学们深入调查的结论,请你从中概括中学生提笔忘字的原因。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电脑和手机等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工具。用电脑打字时,许多学生都是使用汉语拼音输入法,而拼音和汉字是互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即使有人使用五笔输入法打字,也不需要知道汉字的所有笔画和笔序,久而久之,他们就不再一笔一划地书写汉字。许多学生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生活中的大部分信息和知识基本上来自网络,而用于看书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才会在提笔写字时忘记了要写的字。

原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这样的原因,你认为中学生该如何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2)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3)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4)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这段文字节选自《          》(填写书名)中的《          》(填写篇目名)。

(2)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这个语段做个批注。(温馨提示:可以赏析语句,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总结语段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