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家风,就是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班级近期要开展...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家风,就是门风,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班级近期要开展一次“优良家风我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知家风)下面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之类的对联;有的人家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之类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图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材料三: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1)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优良的家风会通过哪些方式传承下来?

(传家风)

(2)请从以下三项中选出一项作为你的家风并简述理由。

①家和万事兴  ②百善孝为先  ③天道酬勤

 

(1)①祖辈的训诫。②父母的言传身教。 (2)能从三项中选择一项并进行比较充分的论述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写传承优良家风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概括作答即可。材料一体现了祖训传承;材料二、三体现了家风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传承。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首先从所给的三项中选择其一作为自己的家风,然后找到其中的切入点进行简述。如:“家和万事兴”重点在“和”上;“百善孝为先”重点在“孝”上;“天道酬勤”重点在“勤”上。围绕关键点谈其对于家族的作用和意义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走进名著

(1)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_______________》,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文坛。

(2)大堰河是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查看答案

默写。(任选6句)

(1)《醉翁亭记》中以清丽明快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汉文有道恩犹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8)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按要求答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借“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贬谪及回到家乡物是人非的感叹之情。

(2)请对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人之述矣(详尽)

B.连月不(天气放晴)

C.则有去怀乡(国家)

D.至若春和明(日光)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行道人弗受

B.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

C.感极悲者矣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D.必曰                    真无马邪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

叶春雷

①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你。

②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一部叫《先生》的专题片,有一集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48年梅校长到了美国,管理清华大学庚款奖学金。美国人曾经返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奖学金,帮助成立清华大学,并资助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据专题片介绍,梅校长是出了名的“老报”,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三百元。当时国民党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要求梅校长将薪水提升到月薪一千二百元,但是遭到梅先生的拒绝:“我自己定下的规矩,怎么能自己改动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梅先生的清廉,还有梅先生的慎独精神,手中握着这样大一笔基金,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而且政府也开了口子,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大家的一致尊重。

③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的恩赐,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道德自律的自动生成物。像梅校长这样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而且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我有钱或者有权势,我就活得有尊严。尊严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你的财富与权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一个有钱有权势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会来奉承他,他不是很有尊严吗?我想说的是,那不是尊严,那只是一种威压。这种威压随金钱和权势的累积而不断强化,也会随金钱和权势的消减而消减。当我们抱怨世态炎凉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抱怨我们丧失了金钱和权势的威压,所以大家不尊重我们了。如果我是一个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的人,我就不会抱怨世态炎凉。因为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除非你腐化堕落。比起嗟来之物的金钱和权势,尊严感自然要牢靠得多。梅校长临终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居然没有一分钱的积蓄。我想,大家绝不会说:“梅校长真是穷困潦倒啊!”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多么有尊严的人啊!”

④当我们明白了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我不名一文,即使我毫无权势,我也是可以给自己尊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了。颜回的快乐,是一种拥有尊严的快乐。同样在《庄子》里,提到颜回的同学原宪,那也是一个穷愁潦倒却活得非常有尊严的人。当原宪的另一位同学,大富豪大外交家社会名流子贡乘着大马车经过原宪居住的陋室,而对原宪进行揶揄挖苦的时候,原宪傲然地说:“像你这样靠拉帮结派、逢迎媚世、毫无操守换来的宝马香车,我根本不屑一顾。”子贡是否如原宪说的那样不堪,我们不去讨论,我想说,原宪对自己的操守有一种自信,所以他虽然穷愁潦倒,但依然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⑤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那即使瓮牖绳枢、瓦灶绳床,也可以怡然自乐,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一样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原载《读书文摘》,有改动)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只有严苛地对待自己,才能活得有尊严。

B.尊严是自己给的。

C.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

D.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即使一文不名,也可以怡然自乐。

2.在本文的论证中,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使用了事实论据。

B.选文第③段论证了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的道理。

C.选文第④段中“明白了这一点”中的“这”指的是“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

D.“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