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2.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本文的导语是什么?

3.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4.结语:对消息达到的结果或后期将要发生的事实做概括介绍。文章的结语是什么?这篇消息让我们及时了解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

 

1.B 2.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3.示例:“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了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即已、正向、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4.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让我们了解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战况。感受略。 【解析】 1.B.有误,消息不能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不能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新闻特写可以这样写。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的了解。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导语之后,新闻内容的具体展开部分,叫主体。这则新闻的第一句话就是导语,即“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提炼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理解与分析。仔细阅读原文,分别找出对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解放军进行描写的句子仔细分析,提炼出相应词语作答。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如“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等,充满嘲讽之意;描述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词语如“万船齐发、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洋溢着自豪赞美之意。 4.第一问考查新闻的结语,结语一般出现的新闻末段或末句,是对新闻的总结。这则新闻的结语是“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第二问考查新闻的主要内容。因为新闻的题目是对新闻内容的概括,所以本题可用文章题目来回答。第三问考查阅读启示,属于开放类试题,可围绕着激发了强烈的自豪感,感受到我军战无不胜的气势等来表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乙)六里, 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

(2)乘御风

(3)不以

(4)有峰东而下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

4.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2)这首诗的颔联是哪两句?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查看答案

根据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抓住莺歌燕舞,描绘早春明媚春光,给人无限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20字。

10月13日,北京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搜狐、网易等北京地区17家重点网站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媒体从业人员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精彩”的“标题党”乱象提出批评,并明确网络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的使用规范和要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等网站负责人分别就互联网标题乱象治理、网站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交流。会上,各网站负责人做出承诺,将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还网络一片“清朗”空间。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你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