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

阅读理解,完成下列小题。

传递

①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②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③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④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⑤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⑦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⑧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⑨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诵读全文,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①______→重拾希望→②______→③______

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⑦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1. ①非常感动 ②心急如焚 ③十分感激 2.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答出三点即可) 3.插叙。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4.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解析】 1.考查对作者情感变化的把握。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根据第⑤段中的“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第⑧段中的“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及末段中的“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可概括出“她”的情感变化过程是非常感动、心急如焚、十分感激。 2.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找出描写小男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小男孩小时候就懂得捡垃圾为家里减轻负担,表明了他的勤劳;捡垃圾挣钱少,但小男孩在捡到手机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主动等待失主,表明了他的善良;长大后,小男孩回报了作者的赞助,每年打钱给作者,并在作者不收的情况下,他以作者的名义为小学捐款,表明了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3.考查记叙文的顺序。解答时,注意明确是何种记叙顺序,再根据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记叙顺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文章在写了“她”遇到小男孩后,没有直接讲述两个人之间即将发生的故事,而是笔锋一转,交代了小男孩的背景,由此可判断这属于插叙。小男孩的背景点出了他捡垃圾的原因,表明了即使在这种贫穷的家境下,他也依旧保持着拾金不昧的善良品质,这为下文“她”赞助小男孩学习作铺垫。 4.考查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具体含义。从表面上来说,温暖是指“她”在风停后感到身体上的温暖;从深层来看,是“她”在知道小男孩的经历后,被小男孩的勤劳、乐观、善良打动,让“她”内心充满力量,男孩善良的行为也让“她”重拾信心,重新开始用心经营火锅店。故“温暖”这个词语一语双关,既指“她”的身体感到暖和,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你班拟举行“有朋自远方来”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交友名言、警句或诗句。

(2)联系自己生活中交友的体会谈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义。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1)这段文字出自哪本书?作者是谁?

(2)这篇《五猖会》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查看答案

默写。

(1)春天像健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世说新语》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乎(说:同“悦”,愉快)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逾:越过)

C.人不其忧(堪:不能忍受)

D.三军不可夺帅也(三军:指军队)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博学而笃志

3.下列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论语》里谈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观点,选择其一,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