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21)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22) “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23)“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24)“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25)“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26)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27)秋明真是好样的!

(28)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29)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

初中时,____________ →高中时,__________ →前些年,__________ →现在,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3.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4.第④-⑭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

 

1.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 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前些年,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 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2.①“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②“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③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3.(1)“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 (2)“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4.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站研、做事认真的特点。 5.①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②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弧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化学反应一样美丽。 【解析】 1.这道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示例概括出其它情节。如第(4)段写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第(15)段写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第(23)段写前些年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第(20)段写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2.这道题考查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通读全文,可从线索角度、见证者的角度、增加亲切感的角度以及塑造形象的角度作答。本文主人公秋明从初中到现在的人生经历,都是通过“我”的见闻串联起来的,因此,“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从第①段“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可以看出,“我”和主人公秋明关系比较友好,用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角度写主人公秋明,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3.题干要求分析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的人物心理。答此题一定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1)“笑”的语境是秋明在同学面前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从“‘哇——’我们惊呼连连”可以看出,秋明的表演让同学们极为佩服。因此,这里的“笑”表现了秋明内心的高兴和得意。 (2)“笑”的语境是遭逢家庭变故。秋明的理想是当一名化学家,但因为家庭变故,理想无法实现,当时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笑”字前边一个“苦”字,强调了秋明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 4.这道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可从为下文做铺垫,推断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角度作答。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可从突出对化学的热爱及善于钻研、做事认真的角度作答。从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秋明这样一个喜欢化学,热爱化学,梦想成为一名化学家的学生,却因为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最后再次登上电视舞台进行魔术表演。因此,文章前半部分细致描写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既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同时推断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既表现了他对化学的热爱,又表现了他善于钻研,踏实认真的特点。正是因为他的这些特点,才让他现在的事业取得了成功,才有了他对魔术表演的痴迷。 5.这道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含义的理解。分析标题含义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入手。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后再作答。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字面意思是:秋明在上初中时给我们演示了很有趣的化学实验。根据第(23)段“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可以分析出题目的深层含意是:秋明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资助弧残儿童,就像发生了化学反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新华网数据新闻)

(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似乎成为了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 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A5创业网《发展乡村旅游 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光明网·旅游频道)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2016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

B.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呈上升状态,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在2015——2016年。

C.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

D.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两次上升、两次下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中国乡村旅游最初叫“农家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到如今已发展成相对高端的“民宿”了。

B.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市区的绝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C.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创业项目不断涌现,国家还将通过扶持政策,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

D.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乡村旅游都有哪些好处,说出四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保持心灵的澄澈

韩青

①我们所在的世界,就是一个俗世,要在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那些俗人觉得他们的阴谋诡计会遇到阻拦,所以他们常常会对那些阻拦他们的人进行讽刺、打击、诽谤、诬陷乃至伤害。

②而事实上,那些好人不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底线。《资治通鉴》中就记栽了这样一个人。孙权曾经重用中书郎吕壹,吕壹因此渐渐作威作福起来,经常援引法律条文进行狡诈的诋毁。太子孙登多次规劝,孙权都不接受,群臣不敢再发表意见。一次,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毁谤朝政,孙权很愤怒,于是逮捕了刁嘉。当时被牵连的人都畏惧吕壹,都说听到过刁嘉的诽谤之词。只有侍中是仪一人说没有听到,于是被连日穷追诘问,诏书也越发严厉,群臣都为他捏一把汗,但是仪还是据实回答,供词不改,孙权于是放了他,刁嘉也被免罪。是仪这样的人,就像一潭清水,澄澈见底,是即是,非即非,一目了然,所以他没有、也不会藏污纳垢。

③然而,生活中,一些人看上去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像个正人君子,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都是他们装出来的。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私塾先生,住在相邻的村里,都自诩满腹道德学问。一天,他们相约一起讲解理学,前来听讲的学生达几十人。就在大家听得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张纸片被风吹落到台阶下。学生捡起一看,原来是两位先生密谋夺取村中一位寡妇的田产的往来信件。纪晓岚说,这是鬼神从中做了手脚,使事情露出了真相。而我一直认为这是天意。不是有句话叫“多行不义必自毙”吗?就是这个意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要想保持心灵的澄澈,就必须动真格的,不能在那里装模作样。

④可见,外在的假装并不能让你拥有心灵的澄澈。在这个世界上,让心灵变得澄澈的最好方法就是清理掉心里的杂质。《四十二章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像人锻炼,去除渣滓而成器皿,器皿就会精好。学道之人,去除心地的垢染,所行就会清净了。”我们做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像作家六六那样,“每一天都能把自己放在台面上展览”。如果一个人总是藏藏掖掖,心机重重,那么他能过得快乐、洒脱吗?

⑤当然,一些像欲望、杂念之类的杂质对人的腐蚀性是很厉害的,面对它们,你得有超强的抵抗力,否则你就会变成它们的停虏。

⑥世人都在追求成功,殊不知,最大的成功莫过于保持心灵的澄澈。台湾女作家张曼娟说,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失去本性,要知道,本性在,你求中的那个理想的自我就在。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B.要想保持心灵的澄澈,就必须动真格的。

C.做人要保持心灵的澄澈。

D.让心灵变得澄澈的最好方法就是清理掉心里的杂质。

(2)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南宋文天样,无视威逼利诱,誓死不降元军。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D.晋代车胤,无油点灯,囊萤苦读,终成大器。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主要是为了论证俗世中做一个好人往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B.“每一天都能把自己放在台面上展览”的前提是保持了心灵的澄澈。

C.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只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

D.本文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2)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4)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其一)》中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柳永,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其词多写羁旅、思人之苦。②望极:极目远望。③会:理解。④阑:同“栏”。⑤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诗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诗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的感情。

D.全词语言新颖工巧、清新流畅,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2.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由此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1.有关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下列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C.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D.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者谁?  遂书以其亭焉

B.蔚然而深秀者   修来此

C.山水之  其地僻而事简

D.行六七里    之僧智仙也

3.下面有关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写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分别交待了“醉翁亭”、“丰乐亭”得名的原因。

B.选段中的乙文对四季景物进行了描写,甲文则侧重于由远及近的描绘。

C.甲乙两文最大特点是借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

D.甲乙两文所表达的主题不同,甲文主要表达饮酒之乐,乙文主要表达丰年之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