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小镇
①我常去江南,熟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小镇;我作客中原,领略过“驴马满街转”的山区小镇;我远游云南边陲,欣赏过芭蕉树掩映竹楼的傣家小镇……然而,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
②故乡小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古时候,这里梓树成林,绿遍乡野,因此,人们把她取名为“林梓”。早先,古镇就一条窄窄的石街,不到一里长。两边是一些木拼门的各式店铺,一家挨一家,鳞次栉比,店堂正门大多贴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九江”的红纸对联。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镇西头是一座石桥,通扬运河从桥下浩荡北流。清澈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小镇人。
③晨曦初露,四乡八村的农民便头顶晓星残月,肩挑手提,来小镇赶集。人们的木屐踩在苔痕斑驳的青石板街上,叮咚作响,似一支悦耳的晨曲,唤醒了酣睡中的小镇。此时早起的商家已卸下门板开始招揽顾客。蒸笼上的包子热气腾腾,烧饼店里的油香弥散在空中。张婶的小吃摊前是最热闹的,一条旧长桌临街搁着,四周是几张板凳。一只用油桶改制成的炉子成天燃烧着,大铁锅里的水翻滚着冒着阵阵热气,花上一元钱就可以喝到一碗又嫩又香的豆腐脑儿,上面必定漂着青绿的葱花。镇上的潮糕店小有名气,用本地产的糯米磨成米粉制成的潮糕,清香四溢,甜美可口,独具风味。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下驾,品尝潮糕后大加赞赏,从此林梓潮糕名声大振,流传至今。店铺里的老师傅边做边卖,生意十分红火。
④到了早晨,集市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或蹲或站,一脸憨厚相,一身土布衣。他们虽也讨价还价,但决不缺斤少两。地摊上农副产品应有尽有。青菜、包菜、蒜葱还闪着亮晶晶的晨露;盆里鲢鱼、鲫鱼时而摆尾游弋,时而又蹦又跳;大公鸡、小鸭子在买卖人的手中扑腾着、挣扎着……日头渐高,赶集的人陆续散去。此时,高出屋顶被熏得乌黑的烟囱,冒出了丝丝缕缕的炊烟。
⑤夜晚,小镇是静谧的。只有镇公所门楼下挂着的两盏大红灯笼,映出一团橘红的亮色,给小镇的夜平添了一份朦胧的诗意。
⑥光阴荏苒,而今,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狭窄的石街不见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透过飞檐亭阁,雕梁画栋,同样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
(有删改)
1.文章题目为“故乡的小镇”,开篇却写到了“水乡小镇”、“山区小镇”、“傣家小镇”,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文章第①段中说“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我”留恋小镇的什么。
3.结合上下文,请赏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
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
4.文章第③段划线句详细描写了张婶小吃摊的场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本文与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都以回忆家乡为题材,阅读下面文字,说说两位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跟下。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摘自《本命年的回想》)
校学生会举行“知传统·传文明”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知
各位同学:
近年来,抛弃传统、追捧洋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校学生会决定在九年级开展“知传统·传文明”专体活动,以期达到催人奋进,促人猛醒,引人深思的目的,用文化自信荡涤不良之风。请你于11月3号下午3点准时参加。
校学生会
2019.11.2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 。
③通知在内容上有一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传统知识竞答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古代君子有“六艺”,分别是:礼、乐、射、 、书、
②“豆蔻”和“花甲”分别指多大年龄? 、
(3)下列诗句分别对应一个传统节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元宵 中秋 B.春节 重阳 C.春节 中秋 D.元宵 重阳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A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着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1)文段出自《 》,作者是 。
(2)“原谅”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3)将划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4)阅读文段,分析A的手为什么“哆嗦”呢?
默写。
(1) 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四面楚歌终破楚,_________。 (秋瑾《满江红》)
(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风的声音宏大和狂猛之势。
(6)《十五从军征》中通过描写动物活动的情形,把人去屋空的破败景象描绘得真实细致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住在心灵深处的人
要求:(1)抓住细节,写出人物的精神。(2)不少于55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美丽的萝卜花
丁立梅
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着,很喜人。
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儿,卖小炒。一小罐液化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肉,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服极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这样装在盒子里才好看,她说。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最后放上一朵萝卜花。整个过程,充满美感。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⑦生活不再优裕。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⑨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⑩不多久,女人竟出人意料地盘下了一家酒店,用她积攒的钱。她负责配菜,把瘫痪的男人,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菜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她的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没有颓废的样子。
⑪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提起萝卜花,大家都知道。
⑫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小小说选刊》)
1.女人的经历可分为四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后面两个片断的内容。
(1)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而幸福的家。
(2)男人在建筑高楼时摔下来瘫痪了,女人负担很重,生活贫穷。
(3)________
(4)________
2.揣摩语句,品味语言。
(1)“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文中的萝卜花本是雕出来的,但是作者却用了一个“开”字,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2)“菜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这句话中的“吃”和“看”分别代表了哪两层含义?体现了女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作者以“美丽的萝卜花”为题有什么用意?
4.女人的小炒摊子为什么“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
5.文末画线句含蓄而又深刻,请设计一条警语来解释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