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不亦说乎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3)不逾矩______ (4)人不堪其忧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写出三个从《论语》演化而来的成语。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寒
宋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①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坐着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派的活动处于低潮。
①“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颔联中的______和______体现了“春寒”。
2.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名著阅读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 》,作者是 ,
《朝花夕拾》原名《 》,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 篇,最初在《 》杂志上发表。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启发读者要坚强的面对生活。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散文诗,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
D.《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是明朝人。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用青春年华去猎取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春风得意马蹄疾”。
B.“没关系。”她笑着安慰我说,“只破了一点皮,过几天就会好的。”
C.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他看见我拉着行李箱,便问我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