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读文字后作文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

读文字后作文

我们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但匆匆前行的脚步,却让我们忽略了原来就在身边的美好:幸福、关爱、信任……温暖的亲情、纯真的友情、美好的春天……

请以“原来,             离我并不远”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范文: 原来,春天离我并不远 夏日的中午,骄阳似火。一辆老旧的摩托车在路上慢慢地前行。我一眼就看出来,骑车人是我的父亲,他把车骑得很慢,几乎要停下来。他一边骑行,一边左顾右盼,在放学的学生潮中焦急地找寻着我的身影…… 昨天晚上,收拾行李和书籍,装满了两个大包,家又离得远,怎么将这些东西搬回去呢?我一时犯难了。我给母亲打电话:“妈,明天中午能来接我回家吗?我东西多!”母亲说:“我不会骑车,去不了,我看看你爸爸能不能从工地上请假来接你……” “他?你不能来就算了!”没等母亲说完话,我就愤怒地挂了电话,眼泪夺眶而出。 一提到父亲,我心里就有气,因为他从不在乎我的感受。前次回家,我跟他吵了一架,原因是他总当着我的面表扬弟弟,说弟弟勤奋刻苦,成绩优秀,将来必成大器;而对于我,他总是淡淡地说,“我对你的要求不高,只要你尽力就行”。他的言行挫伤了我的自尊心,我很生气,于是和他理论起来,他就对我大发雷霆。我愤然离家,独自一人回到学校。我觉得,我的家庭生活中,根本就没有春天. 现在,顶着烈日,托着沉重的行李,我无助地站在学校大门口。放假了,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的眼睛湿润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看着前来接子女回家的家长以及被接子女脸上的喜悦,我心如刀绞。 终于,看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我故意将头扭过去,不想理睬父亲。终于,父亲还是找到了我。他急忙把车停在路边,匆匆奔到我面前,说:“儿子,对不起,我来晚了。”我没有理他,他急了,说:“还在生爸爸的气吗?那天是爸爸不对,我给你道歉,爸爸错了。其实,在爸爸心里,你和弟弟一样,都是我和你妈的心肝宝贝,我希望你比弟弟更有出息……”他一边说着,一边扛起我的行李。这时我发现,父亲的脊背佝偻着,白头发清晰可见,额头上还挂满了晶莹的汗珠,他的表情里流露着谦恭、真诚和自责。 一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也就在这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春天离我并不远,只是我从未用心去阅读它。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认真揣摩命题的隐含信息是审题和构思的前提和关键。题目“原来,___离我并不远”大致隐含了这样几个关键信息:“原来”表示发现真实的情况,暗示原先不知道,后来才发现、悟出;“____”是题目的题眼,是审题的关键,如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社会上的义举,良好的道德情操,美好的情感体验等;“我”表示叙事的主体必须是作者本人,是“自我”;“并不远”,表示状态始终保持不变,具有延续性和持久性。因此,只要是叙写与讴歌与自己有关联的,美好的事物(包括人、事、物、现象、情感等)为主题的构思,都是符合要求的。写作时,最好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才容易得到高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①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②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③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④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⑤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⑥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里,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⑦“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⑧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⑨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⑩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⑪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⑫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1.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情节

结果

10年前

“我”活了下来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我”读完大学

下午4点

老夫妇又寄来生活费给“我”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着进来的每一个人。

3.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列句子。

(1)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里,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从描写方法角度分析)

(2)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从修辞角度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能否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经·小雅》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意思是父母生我养我,拉扯我长大,呵护庇护我。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充满感恩之心。为此,初一(5)班开展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观点论述)“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市民李先生和弟弟妹妹相约带孩子到父母那里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得热火朝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盘子离席。对于孩子们只顾玩手机,冷落老人的做法,你怎么看?请表明观点,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为“扇枕温席”的故事,请你简要复述其内容,不能超过60字。

(3)(撰写对联)请围绕活动主题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下联:扶弱济困优良传统人人行。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2)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5)杜甫在《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且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完整默写李商隐的《贾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主编《资治通鉴》    尝:      (2)长,遍览古籍    及: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3.结合文句说说司马光在学习上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反溯流逆上矣      肃拜蒙母

B.非木杮            斯陋室

C.辈不能究物理     我亦无他,惟手熟

D.其言             是再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二石兽并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B.众服确论          岂能暴涨携之去

C.果得数里外        山门圮

D.何陋有            一老河兵闻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善于在叙述中制造波澜,平而不板。先写打捞石兽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最后引出老河兵的“又笑曰”,做出正确的推断。

B.在打捞石兽一事上,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代表的正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C.文中老河兵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的角度作综合分析后认为应该到石兽落水处的上游寻找石兽。

D.这个故事旨在告诉我们经验的作用大于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不要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判断,而要依据经验来判断。

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