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警句(诗词)。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典故:
典故内容:
(3)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次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好处有哪些。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论语>十二章》中讲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子无敢食我也(_______) (2)故遂与之行(_______)
2.翻译句子。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中不至 吾日三省吾身
B.与人期行 君与家君期日中
C.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D.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学而时习之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对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对这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