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简要分析作者读出了什么。

2.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

(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3.选文第⑧段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为什么?

4.“我轻轻关上门,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这一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有些人从不关门,多半欠些细心、体贴。有些人离开伴随一声“砰”的巨响,粗鲁,不顾他人感受的。有些人的离开是轻轻的一合,细心、体贴、有礼貌或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 2.(1)“渐细”“渐细”,运用反复,侧面写门缝的渐细,表明关门的动作很慢很轻,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关爱之情。(2)“露滴竹叶”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关门声响的轻柔与美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体贴。 3.不偏题。由关门写到叩门,进一步表达了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只是体现在关门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偏题。文章标题和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此段给人以节外生枝之感,若无此段,全文意思更加连贯、集中,行文一气呵成。 4.结构上,照应开头,使结构严谨。内容上,从开头看父亲关门的敬佩与羡慕到自己的践行和自我实现,表现自己在修身养心上的追求与成功,升华了主题。 【解析】 因为此段拓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关门这一细节上,还体现在叩门等许多生活细节上,更好地拓展了文章的主题。 1.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从第⑥段“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读出有些人“多半欠些细心和体贴”。第⑦段“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读有些人“有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 2.此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语句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表达方式、句式、用词等角度进行赏析,通常的格式是:“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1)“渐细”“渐细”,是反复的修辞,突出父亲关门的动作既慢又轻,表达了父母对“我”的伟大的、细致入微的爱。((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一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有些人离开时声音轻或清响着实令人回味,表现这些人对他人的关爱、体贴。 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即可。示例:不赞同。因为此段拓开一笔,由关门写到叩门,重点描写叩门人轻轻叩门表现出的教养,说明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更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或赞同(有此同感)。因为文章标题及全文主要部分都是围绕“关门”这一内容来写;若无此段,全文意思也很连贯,整个行文更显得一脉相通。​ 4.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思路:这一段写出了…,突出了…,(这是内容)为下文…作铺垫。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表达出作者成年后真正感受到了父亲做人方面带给自己的影响。“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呼应前文父亲为我轻轻关门,与文章开头照应,升华文章中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优良家风,我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完成其中两项任务

(1)下面三项体现家风的条幅,你会选择哪一幅放在家里的厅堂?请说明理由。

A.百善孝为先        B.家和万事兴            C.天道酬勤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一幅对联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_________,这篇课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填空答题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鸭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糊猕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______》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大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段文字中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3)《诫子书》中阐释享乐放纵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古至今人们对“月”总是情有独钟。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对友人的同情、思念和关切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跨湖桥文化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要我们去发现、去呵护,才能不断焕发生机。

B.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C.当老师放起音乐的时候,使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D.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方的旭日刚刚升起,他惊喜地抬起头,怅然远望。

B.双方经过多次的沟通,但分歧还是存在。

C.生活中我们要有主见,一味鹦鹉学舌、随声附和,将丧失独立的人格。

D.谷雨前后,万亩牡丹盛开,异香馥郁,色彩绚丽,让人美不胜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