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做一回最好的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请以“做一回最好的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范文 做一回最好的我 好久了,我都没有变成理想中的“最好的我”。 长时间熬夜,不爱运动,上课走神不自知。现在即使已经动笔,也还想打退堂鼓,因为好像在做一件很麻烦且痛苦的事。“你只需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个总是会告诉你,你还不够好的声音。”我找不到什么事迹来完成这六百字。 连我自己都不愿意相信自己了。 临近中考,父亲又来电话了--有什么感想,心情怎样……这学期开始,父亲总会给我讲述一些励志的故事,仿佛他自己经历了一般发出感慨,我知道,他是在给我鼓劲。可这一次,我们已经来到了考场门口--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环境,回顾种种,我内心有些忐忑。 父亲说:“你一直很棒。你坚强勇敢果断,又能使人快乐。你有不足,但是你让我感到幸福。” 原来有些人的心里,那个人总亭亭玉立。是我自己不敢承认。 我到底在和谁比较呢?“最好的我”--语法里面的最高级,之于“最好的我”这种状态之下一定是无数的“不够好的我”。“不够好的我”又是如何定义的呢?不够才华横溢,不够胸怀天下,不够柔情似水。可是那又怎样?我能拥有的只有我自己。就是这个方方面面不够好的自己,在努力地做事,努力地爱人--是最好的我了。 我的最好便在于生命之于我的独立性,就像两朵莲花不可能一模一样。属于我的这朵,不管是粉色的、黄色的,还是白色的,都是唯一的好颜色。我,属于我的莲花,花朵、绿叶、刺和淤泥--红得醉人,绿得清爽,甚至连淤泥都污得可爱。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作品,我已无需羡慕他人。 我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一题目看上去不难,也不易出现明显偏差,但是要写好却很难。题目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最好”,一个是“我”,在作文中,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语来写。本作文可以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写一件生活中“真实”具体的事情,比如学习上的屡败屡战,体育比赛项目的自我突破,等等;另一个可以写感悟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体会某种有关成长的一些收获。这两种思路都可以。因为题目里有“最好”、“我”这两个关键词语,所以无论写什么,都要写到在我心理的变化过程和体验,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心理刻画,当然其他的细节描写方式也可以酌情使用。 文中应写出自己关于花季这一特殊时期的感悟,抒情议论文字一定要有,主体部分最好是记叙文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太丘            晓之者亦然大喜

B.与人期行,相委而            年与时驰,意与日

C.元方入门不                    野有麦场

D.华捉掷去之                    不思则罔

2.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欲废书出观

B.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欲废书出观

C.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D.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请你说说元方与管宁有哪些相似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父亲的玳瑁

王鲁彦

在墙脚跟刷然溜过的那黑猫的影,又触动了我对于父亲的玳瑁的怀念。

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在近来的这一匹玳瑁之前,我们还曾有过另外的一匹。它有着同样的颜色,得到了同样的名字,同是从我姊姊家里带来,一样地为我们所爱。但那是我不幸的妹妹的玳瑁,它曾经和她盘桓了十二年的岁月。而现在的这一匹,是属于父亲的。

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

但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的叫了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玳瑁,这里来!”

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但是玳瑁只回答了两声“咪咪”,仍在门外徘徊着。“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哪,在这里了。”父亲说。

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

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摩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便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

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

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 

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回来。父亲却猜到它那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

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六月四日的早晨,我带着战栗的心重到家里,父亲只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面上抚摩。他的手已经有点生硬,不复像往日柔和地抚摩玳瑁的颈背那么自然。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上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地抚摩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

1.文章记叙了“玳瑁”哪几件小事,请概括表述。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便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

(2)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

3.阅读全文,说说玳瑁是怎样的一只猫?

4.文章结尾说“而我呢,已经迟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文中说“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结合⑥⑦两段,简要分析作者读出了什么。

2.阅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

(2)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

3.选文第⑧段由关门写到叩门,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为什么?

4.“我轻轻关上门,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这一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优良家风,我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完成其中两项任务

(1)下面三项体现家风的条幅,你会选择哪一幅放在家里的厅堂?请说明理由。

A.百善孝为先        B.家和万事兴            C.天道酬勤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一幅对联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将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_________,这篇课文选自他的散文集《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填空答题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鸭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糊猕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______》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大圣”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段文字中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