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老师讲故事声情并茂,故事情节...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老师讲故事声情并茂,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大伙都被吸引住了。

B.法庭上人人正襟危坐,都在等待那个庄严宣判的时刻。

C.春天山花烂漫,开得漫山遍野,使人眼花缭乱

D.如果支付宝的圈子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A 【解析】 A. 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合语境。 B.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符合语境。 C.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符合语境。 D.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符合语境。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私塾    愚顿     藏污纳垢 B.落第     吹嘘     诚惶诚恐

C.躁热    仲裁     为富不人 D.由衷     闲熟     摧枯拉朽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退(guì     hàn      精竭虑(dān

B.zhǔ     刻(jùn       油光可jiàn

C.首(qiào    què       痛疾(

D.      chuò      息敛声(bǐng

 

查看答案

请以“做一回最好的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过中不至,太丘            晓之者亦然大喜

B.与人期行,相委而            年与时驰,意与日

C.元方入门不                    野有麦场

D.华捉掷去之                    不思则罔

2.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欲废书出观

B.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欲废书出观

C.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D.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若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4.请你说说元方与管宁有哪些相似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父亲的玳瑁

王鲁彦

在墙脚跟刷然溜过的那黑猫的影,又触动了我对于父亲的玳瑁的怀念。

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在近来的这一匹玳瑁之前,我们还曾有过另外的一匹。它有着同样的颜色,得到了同样的名字,同是从我姊姊家里带来,一样地为我们所爱。但那是我不幸的妹妹的玳瑁,它曾经和她盘桓了十二年的岁月。而现在的这一匹,是属于父亲的。

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

但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的叫了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玳瑁,这里来!”

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但是玳瑁只回答了两声“咪咪”,仍在门外徘徊着。“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哪,在这里了。”父亲说。

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

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摩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便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

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

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 

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回来。父亲却猜到它那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

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

六月四日的早晨,我带着战栗的心重到家里,父亲只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面上抚摩。他的手已经有点生硬,不复像往日柔和地抚摩玳瑁的颈背那么自然。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上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地抚摩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

1.文章记叙了“玳瑁”哪几件小事,请概括表述。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便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

(2)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

3.阅读全文,说说玳瑁是怎样的一只猫?

4.文章结尾说“而我呢,已经迟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