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兀坐 清 赵树吉 书帷①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兀坐

清 赵树吉

书帷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书帷:书斋。②升斗:微薄的薪俸。

(1)请结合颔联,概括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1)昏暗;寒冷(清冷) (2)友人散尽,独坐凄寒;远方战事,忧心国运;官小禄薄,慨叹白身;望月思乡,孤独寂寞。 【解析】 (1)本题需要首先读懂诗句的大意,筛选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内容,然后归纳分析。“书帷人散后”是说朋友走后,诗人独坐,室内冷清;“炉火明知夕”是说炉火变亮了,知道原来是到了傍晚了,天色昏暗;“瓶花冻觉寒”则点出寒冷的氛围。 (2)考查对诗人心情的把握。本题需要通读全诗,逐句分析概括。一二句写友人分散后,诗人自己独坐,内心凄凉;五句写诗人想起远方的战事,忧心忡忡;六句写诗人官职小,薪俸微薄,无奈慨叹;七八句写诗人身在异乡,望着月亮思念家乡亲人。稍加整合即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手”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争”“受”字所给示例,用七字句描述“友”的形体结构和“尊”字义。

汉字

结构

两手相向互拉扯

(1)

双手捧着一杯酒

两手中间一只舟

字义

互不相让争长短

志同道合方为友

(2)

传递东西要接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众人却待动手,原来A在门缝里都看见,听得喝打B,便拽开房门, 大吼一声,直抢到马边,早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打翻。那二三十人却待抢他, 被A手起,早打倒五六个,一哄都走了。A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 B那里劝得住。看那殷天锡时,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有诗为证: 惨刻侵谋倚横豪,岂知天理竟难逃。 A猛恶无人敌,不见阎罗不肯饶。   

A将殷天锡打死在地,B只叫得苦,便教A且去后堂商议。B道:“眼见得便有人到这里,你安身不得了。官司我自支吾,你快走回梁山泊去。”A道: “我便走了,须连累你。”B道:“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去是,事不宜迟。” A取了双斧,带了盘缠,出后门,自投梁山泊去了。 

    选文出自《水浒传》,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人名)。

⑵ 请写出选文中A和B所指代的人物及他们各自的绰号。

⑶ 选文能体现出A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思杜陵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

⑦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词成就使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C.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而臣下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如范仲淹谥号“文忠”,欧阳修谥号“文正”。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称对方为大驾、足下、在下;谦称自己为小可、敝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发展,文艺作品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使得读者必须作出正确的抉择与判断。

B.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他一直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宝贵经验。

C.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D.事实证明,中美新能源战爆发的原因是由新能源产业发展逻辑、政府政策、公共态度和投资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共同导致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