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之天目湖 郭树清 ①天目湖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之天目湖

郭树清

①天目湖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地,湖水由250平方公里的河湖水汇集而成,俊秀的山、柔情的水,富有神奇色彩。

②秋天的天目湖,宛如成熟的少妇,优雅而恬静。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  ①  ”,天目湖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也很丰富。据称,天目湖里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水中鲜品、山林野莱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其中鱼贝类有几十种之多。这里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中国有句古话:“  ②  ”。环湖而居的天目湖人守望着万顷碧波,充满了希望和自豪。

③在湖岸上行走,全身上下润润的,暖暖的,漾着一股浓浓的草香。目之所及,竹林苍翠,峰峦如黛,云天似锦,真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全身上下通畅,心似轻舞飞扬。

④当我们一行坐上观光船游览天目湖时,两岸景物,影影绰绰,到处可见一幅幅美妙的画面。时值秋日,正是千树金黄,枫叶正红,素雅娴静,山水相宜,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淼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湖面上游艇穿梭不息,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群山连绵,岗峦叠翠,山环水绕一直向天边延伸成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天目湖无不呈现了自然、生态的怡静、舒适,顿觉快意与舒畅在心田流淌。

⑤此次天目湖之行,我们还来到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这里,山地、丘陵蜿蜒起伏,迎着晨曦,远远望去,云雾朦胧、重重叠叠,看不到尽头。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幽径,步入竹林,晨雾散了,太阳出来了,眼前那漫山遍野青碧色的竹子挺拔清秀,碧翠葱郁,晶莹剔透。山间流水潺潺,河谷、翠竹相映生辉,临风起舞,婀娜多姿,真是入画成仙境,出音似天簌,给人以清新舒醉之感。这10万竹海即为10万亩的天然氧吧,在秋色正浓的季节里,更体现出它独特的魅力,自然美景幽静而壮阔,陶醉其中,它会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轻松,精神变得更加旺盛,旅途劳顿之感顿时尽消。

⑥秋天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天目湖碧波荡漾的湖水上;洒落在天目湖流水淙淙的山涧旁;洒落在天目湖清香嫩绿的茶叶上;洒落在天目湖那修长摇曳的竹海间;洒落在天目湖那果实累累的田园里;洒落在天目湖那绿荫丛中的农舍小楼,秋风拂动游人醉。

⑦岁月流逝,水韵悠悠。天目湖的风光是美丽的,看不完的春波雪浪,望不尽的孤帆远影,听不够的涛声拍岸,闻不厌的草木芬芳。天目湖是自然资源的富饶地,勤劳的天目湖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谋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处呈现新农村、新资源、新人居的繁荣景象。天目湖必将迎来更滋润、更美好的明天。

(选自《散文》2013年第5期)

1.请将下面两句俗语填入文中第二段话的横线处,使之语句通畅、表意清楚。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A.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B.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2.仔细阅读第②~④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天目湖的哪些景物?写出了天目湖怎样的特点?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花大量笔墨写了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与写天目湖无关,可删去。你认为呢?

4.联系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光泽,仿佛浩森湖中的蜃楼渔火,恍然如入仙境。

5.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天目湖怎样的感情。

 

1.①B ②A 2.景物有:湖水、竹林、枫叶、群山 写出了天目湖风景秀丽、优雅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的特点。 3.不能删去,详写南山竹海,再现此处迷人的景色,道出作者怡悦的心情,衬托了天目景色的优美,同时也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为后面抒情蓄势。(意近即可) 4.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阳光照射在枫叶上闪烁的光泽比作辱楼渔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湖中流光溢彩、神秘变幻的景色特点。(意近即可) 5.对天目湖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对天目湖未来的美好祝福。(意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选取语句。需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相应的语句。“秋天的天目湖……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景美人醉,结合这里的语境,应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天目湖里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水中鲜品、山林野莱等美味佳肴一应俱全。其中鱼贝类有几十种之多。这里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中国有句古话:‘ ② ’。”先介绍天目湖的鱼类和水生动植物资源,以茶香、水甜、鱼头鲜闻名于世。然后用古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总结。所以答案为:①B②A。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筛选。仔细阅读第②~④段,可结合语句“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目之所及,竹林苍翠,峰峦如黛,云天似锦”“枫叶正红,素雅娴静,山水相宜,……湖面上游艇穿梭不息,泛起层层涟漪。远处群山连绵,岗峦叠翠”提取信息作答第一问。结合“天目湖不仅风光秀美,物产也很丰富”“真令人恍然有出世之感,全身上下通畅,心似轻舞飞扬”“天目湖无不呈现了自然、生态的怡静、舒适,顿觉快意与舒畅在心田流淌。”可概括作答第二问。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文章第⑤段花大量笔墨写了距天目湖18公里的南山竹海,是为了衬托天目优美秀丽的景色,“它会让你的心情变得如此轻松,精神变得更加旺盛,旅途劳顿之感顿时尽消。”烘托出作者轻松的心情,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所以这段不能删去。 4.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仿佛浩森湖中的蜃楼渔火”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湖光闪耀、恍如仙境的特点外,还要答出“我”对天目湖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5.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的句子或段落去概括。我们可以结合文章首尾段分析,“秋天的天目湖,宛如成熟的少妇,优雅而恬静。这里湖水清澈,波光潋滟,层林尽染,菊黃桂香,让人陶醉。”表达了对天目湖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天目湖是自然资源的富饶地,勤劳的天目湖人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谋求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使这块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到处呈现新农村、新资源、新人居的繁荣景象。”表达了对天目湖人勤劳的赞美,新农村新气象的赞美,“天目湖必将迎来更滋润、更美好的明天”表达对天目湖未来的美好祝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

《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虛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之不以其道

(2)济济多士

(3)才美不外

(4)诏书贤良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殆 开 之 不 广 取 之 不 明 劝 之 不 笃。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

4.“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段的内容,说说文中末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甲)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文通过讲道理的方法,(乙)强调②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诗歌的第一句描绘了池水满溢的景象,第二句描绘了植物         的景象。

2.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缺月挂疏桐,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子衿》)

(5)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表达自己意志坚定、坚持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解中学生课外阅读古诗词的情况,活动小组对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请根据表格内容完成题目。

中学生课外阅读诗词情况调查表

阅读计划情况

读书笔记情况

有无计划

%

是否做读书笔记

%

有计划

10.1

每读必做

0

有时有计划

31.3

凭兴趣做

24.6

没有计划

58.6

从不做

75.4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学生在课外阅读古诗词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2)“田园风光,水乡平昌”,山清水秀是平昌一大特色。为宣传这一特色,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准备搜集整理有关山水的诗句,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选出两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B.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C.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D.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