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 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材料三: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近5年来35%的森林草原火灾集中在4月份。其中,很大一部分灾情与清明祭扫时的烧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等有直接联系。因此,要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提倡“无火祭扫”,鼓励和推广网上祭奠、植树祭奠等安全的祭扫方式来祭奠已逝亲友,有效减少“火”的隐患,让清明更加安全。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三则材料内容,以“文明祭扫”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1)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观念。) (2)文明祭扫,是一种表达哀思、省时省力、保护环境的好举措。 【解析】 (1)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两个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两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也将两则材料进行比较,找到内容信息的不同点。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个角度来说明问题。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文明祭扫”,也就是以“文明祭扫”为陈述的主体,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使用自己最熟悉的修辞手法即可。材料的中心话题突出,易于发表感想,且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大。本题拟题很好,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如可从“文明祭扫”的意义角度构思答案,切记用上修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删除“在”和“身上”)

B. 为迎接和承办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我市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将“营造”改为“打造”)

C. 古朴的骑楼建筑修缮完成,见证了汕头百年商埠的盛衰,也是汕头华侨文化的一种载体和缩影。(在“见证了”前面加“不仅是”)

D. 号称全球可折叠最快的华为5G手机——华为Mate X震撼发布,设计形态史无前例。(把“最快的”放到“可折叠”前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家风传承的国度,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国家的根基。

B. 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凝聚了无尽的正能量。

C.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D.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会腾云驾雾,还有火眼金睛,在孩子们心目中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大英雄。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远近横着几个xiāo suǒ_______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2)范进向他zuò yī_______,坐下。

(3)不一会儿,暴风雨xiē sī dǐ lǐ_______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

(4)“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浑《咸阳城东楼》中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来临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