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谢太博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谢太博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注释):①清称:有清高的名称。②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③府君,李元礼曾任渔阳太守,故称“府君。”④仆,对自己的谦称。⑤伯阳,即老子,姓李。⑥师资之尊,指礼尊对方为师的敬意。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⑦奕()世,累世,世世代代。⑧了了,聪明、懂事。⑨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雪骤                       相委

B.左将军王凝妻也               下车引

C.诣门皆俊才                   知之不如好之者

D.是仆与君奕世通好也           人谋而不忠乎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创作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是“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C.(甲)文中的“儿女”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乙)文中的“仲尼”,是孔子的字。

D.成语“小时了了”出自(乙)文,喻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两文都通过语言刻画人物。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和睦融洽、轻松快乐的家庭气氛。

B.(乙)文中“孔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陈韪现在很一般,是个庸才。

C.(甲)文结尾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的赞赏之意,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D.(甲)文中兄子、兄女两人对雪景的不同描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用法; (乙)孔文举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1.C 2.B 3.D 4.(1)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解析】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与“俄”连用,“一会儿”/表承接,“然后” B. 王凝之,人名/代指“元方” C.……的人/……的人 D.是/替 故选C。 2.考查对选文相关知识的把握。 B.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据此可知这句话的正确断句应是: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故选B。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有误。【甲】文中兄子把雪比作盐、兄女把雪比作柳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4.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要抓住重点词语,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进行翻译。 (1)重点词语:“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句意: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重点词语:“奇:感到惊奇。”句意: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选文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

(2)鲁迅先生的文章历来被称为“投枪”“匕首”,但上述文章则不然,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下文章中所发生的这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片片蝶衣生

镯耳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徒,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鼓浪屿游走时,作者因邂逅美丽的蓝蝴蝶花,内心由焦躁不安变得欣然。

B.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

C.第⑥段中,作者用三角梅、曼陀罗、合欢、月季与蓝蝴蝶花做对比,突山了蓝蝴蝶花的雍容华贵。

D.第⑦段描写蓝蝴蝶花不俗不媚,在淡然的幽香中静默绽放,是为了表达对即使生长在乡野间,依然知足惜福、一身正气之人的赞赏。

2.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④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①“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米”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②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已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③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④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的使用难度。

⑤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⑥进入“弱隐私”时代,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⑦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1.下列对文章题目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刷脸技术准确、便捷,刷脸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我们要做好拥抱这个时代的准备。

B.刷脸技术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让我们进入“弱隐私”时代。

C.我们要好好洗洗刷刷自己的脸了。

D.我们要提高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例举汤姆·克鲁斯的例子,作用是具体说明刷脸认证准确度高。

B.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围猎”生动形象地说明各方对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C.第⑦段中“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中的“脸”指脸指代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以及你的脸、你的不同表情等。

D.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但是老年用户使用还是有很大风险的。

3.赵爷爷记性差,常常忘记银行卡密码,银行建议他办理刷脸取款业务。他担心别人会拿着他的照片去刷脸取款,又担心自己皱纹增多难以识别,请你用文中相关知识帮助他消除顾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那么,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网名为“搬家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练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生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关于一个“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1.下列最能概括本文中心内容的的一项是

A.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

B.“贵子”内涵丰富。

C.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D.“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通过古人话语引出本文的记述内容,既对古人话语作出中肯评价,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话题,引出下面的记述内容。

C.第③④段指出什么是“贵”,以及寒门贵子如何成功,层层深人,说服力强。

D.第⑤段强调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对于成长无足轻重,更多应关注个人的打拼奋斗。

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北青年石神伟的成功,主要是借助了网络力量。

B.第④段加点词“传播渠道扁平化”是指网络使信息传播更加便捷。

C.文章所说的“寒门”,指的是生活贫穷、社会地位较低的家庭。

D.寒门贵子普遍具有“勤奋、坚韧、低调、朴素、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创造社会价值、传递着正能量”等品质。

 

查看答案

作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转眼,我们从懵懂的少儿时期,走向了希翼的少年时代。初中生活也有三个多月了,同学们走入了新的校园,走进了新的教室,见到了新的老师,结识了新的同学,你一定有很多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吧?请拿起笔,把它写下来吧,让它来见证我们的成长。

请以“我是中学生了,感觉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按要求把题目补完整;②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