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人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才能在革命斗争中成长为真正的钢铁战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___________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响亮的回答。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在重重磨砺下无所畏惧,意志如钢铁般坚强。
班级开展了“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解读“和”字] A组同学搜集了关于“和”字的材料,请与他们一起解读。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编写“和”歌] B组同学编写了一曲《“和”字歌》:
________的日子年丰民和,________的百姓共享家和,
________的邻里亲近祥和,________的儿女传承亲和。
下列一组关于“和”的叠词填入歌中,最合适的顺序是( )
①和和顺顺 ②和和乐乐 ③和和睦睦 ④和和美美
A. ④②③①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③②
3.[制作“和”报] C组同学制作了以“和平”为主题的手抄报,摘录了以下一则新闻。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须要争取的,和平是须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请为这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22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固定的往返迁徒路线。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雾ǎi、迎着载途的风雨……
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它们以星星为标记,其卓跃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迁徙(______) 雾ǎi(______) 载途(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
(3)“神秘莫测”中“莫”的意思是_________;惊叹不已”中“已”的意思是________。
(4)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白居易)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李白)
⑤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虽有嘉肴》)
⑥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一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阅读上面文段,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蜗牛很“牛”
蒋骁飞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选自2018年第4期《思维与智慧》)
1.结合全文来看,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3.第④段画线句“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请简析原因。
4.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