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姥爷教我们规矩 王士跃 ①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肚子饿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姥爷教我们规矩

王士跃

①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肚子饿了准一定要往姥姥家跑。

②每一回火炕上都满满当当地置备上一小桌香喷喷的菜食,主角自然是高高在上的姥爷。姥爷的位置总是独占一方,他坐在炕头的雅座,孙男孙女则一字摆开,于炕梢隔桌相对。他的饮食之道颇有古风,极少听他讲话,只是喝酒吃菜。吃饭讲究细嚼慢咽,喝一碗稀饭似乎比喝一盅酒快不了多少。他常批评我们孙子辈的,坐无坐样,吃没吃相。可是对于七八岁的孩子们来说,受不了条条框框的拘束。过不多久,我们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起话来了,好像空降了一群麻雀。此时,只听姥爷清了一清喉咙,撂下碗来。仿佛感到一股龙卷风正在我们头上迅速聚集,大家便立刻鸦雀无声地吃饭了。

③姥爷不但在餐桌上讲究规矩,就是起居作息等寻常琐事,他也都有一套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雷打不动。二老平时广结善缘,喜欢热闹,到了晚上,家里总会来一些大摆龙门阵的邻里街坊。可是他们都知道老人家有早睡早起的习惯,约莫九点来钟光景,通常是只听到舅舅一声“睡觉喽”,拖长的京剧道白腔调有心无心地下逐客令,舅舅先下了炕出屋,大家也便知趣地起身离去。

④俗语说“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听长辈说,姥爷的生活习惯以及繁琐细碎的规矩,多是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系。他幼年时逢清末民初时代大变革,因家境困迫,十六岁就出外谋生,当学徒经商。从“立端正,揖深圆”一类的旧时社交礼数,到“店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的经商与为人处世的理念,他都耳濡目染地记刻在心。

⑤姥爷三十岁便升做了掌柜,经营着辽南数家杂货行,相当于今天的连锁店。东家则住在河北,一年也来不了几次,他对姥爷一百个放心。不为别的,就是看中了他的笃厚实诚,板板正正地做事为人的禀性。

⑥都说内外有别,一碗水难以端平,可是姥爷对待家人向来是“轻重看秤杆”,在公平方面绝不打折扣,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比方说,平时逛大菜市场,他会顺道给我们捎来一些时鲜早货。两条鱼、几块豆腐能值多少钱?可是姥爷一定会对母亲提醒一句说:“鱼五元、豆腐两元啊。”那意思分明是在和女儿“明算账”。儿女独立,绝不养“啃老族",这也是他不成文的一条家规。

⑦可是,他的家规有时发扬到了极致,难免生硬死板,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了。比如我哥哥在外面闯了什么祸,父亲要责打他,姥爷还会在一旁火上加油:“打!打出血滋儿来,看他还长不长记性!”

⑧虽说在晚辈面前姥爷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大家长,望之俨然,甚至闻之也惧。然而他仍有儿女情长的一面。

⑨那一年父母奉调支黔,姥爷惦记着我们一家人,便付诸思念于笔端,写了一封很特别的家信。这封信情真辞恳,一扫往日那股正襟危坐的老八股味。可是他心里仍感到言犹未尽,后来竟然一个人千里走单骑,从老家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贵州看我们。

⑩虽然我已远离故土很多年,我的书房里至今仍然珍藏着姥爷的那只小酒壶。姥爷并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像样的家财,在众多的旧物件中,我独挑中了这只貌不惊人的老酒壶。因为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于姥爷的那份温存的记忆,也是一件历经沧桑的信物,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吉祥物。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撂下碗来”的“撂”字表现姥爷已经吃饱喝足了。

B.父亲要责打闯祸的哥哥,姥爷在一旁火上加油,姥爷真是不近人情。

C.第⑧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第一句话承接上文,第二句话开启下文。

D.姥爷的小酒壶是本文的线索,借小酒壶表达了“我”对姥爷的思念之情。

2.第④⑤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姥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你怎样看待文中姥爷教的规矩?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由。

 

1.C 2.第④⑤两段运用插叙。插叙了姥爷出外谋生当学徒和升做掌柜的经历,补充交代了姥爷良好生活习惯和看似繁琐细碎的规矩的由来,使姥爷的形象更丰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评分说明:凡是第一问答错的该题不给分,不管第二问是否答对) 3.①姥爷是一个讲规矩的人,从他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起居作息等寻常琐事上都讲规矩可以看出。②姥爷是一个笃厚实诚,板板正正地做事的人,从东家对姥爷很放心可以看出。③姥爷是一个严厉的人,从他教育儿女独立,严厉责罚在外闯祸的外孙可以看出。④姥爷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从他惦记着“我们一家人”,写信给“我们”并坐几天几夜的火车来贵州看“我们”可以看出。 4.(1)我赞同文中姥爷教的规矩。“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规矩要从小时养成,姥爷教我们“坐有坐样,吃有吃相,早睡早起,遵守家规”等,这些老规矩看似死板和教条,但仔细读来,一条条都阐述了行为处事的规范、做人处事的道理,我对此非常赞同,这些规矩里面的精髓如尊重长辈、笃厚实诚等应该保留并发扬光大,正是有了这些老规矩,礼仪才得以传承,这是中国的文化,蕴教化于微末,传精神于细节。 (2)我不赞同文中姥爷教的某些规矩。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对文中姥爷教我们的规矩,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老规矩进行变革,使之更符合新时代的潮流;万不可不对规矩作分析,只一味糊涂地全盘接受。如,新时代更倡导新型的长幼关系,长辈不应以高高在上的长者形象出现,应与晚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样更利于沟通。(答案符合“在继承中创新,在现实生活中有实际意义”即可) 【解析】 1.A.姥爷通过“撂”碗的动作是提示我们吃饭不能说话。 B.姥爷在一旁火上加油,表明他对家人的要求十分严格。 D.本文是以姥爷的规矩为线索。 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记叙文顺序的理解。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和插叙。插叙的作用:使叙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实,结构上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第④⑤两段主要插叙了姥爷出外谋生当学徒和升做掌柜的经历。从“听长辈说,姥爷的生活习惯以及繁琐细碎的规矩,多是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系”可以看出,这两段补充交代了姥爷良好生活习惯和看似繁琐细碎的规矩的由来,使姥爷做事严谨,深得东家信任的形象更丰满;同时也丰富了文章内容,让我们了解了姥爷当年不平凡的经历。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从“他的饮食之道颇有古风,极少听他讲话,只是喝酒吃菜”“都知道老人家有早睡早起的习惯”可以看出姥爷是一个讲规矩的人;从“东家则住在河北,一年也来不了几次,他对姥爷一百个放心”可以看出姥爷是一个笃厚实诚,板板正正地做事的人;从“哥哥在外面闯了什么祸,父亲要责打他,姥爷还会在一旁火上加油”可以看出姥爷是一个对家人、子女非常严厉的人;从“后来竟然一个人千里走单骑,从老家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贵州看我们”可以看出姥爷是一个关心家人子女,有血有肉的人。 4.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回答时一定要联系文本,感点要明确,感受要真切,表述要精当。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联系自身,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姥爷教的规矩有积极的一面,俗话说“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比如吃饭不讲话,早睡早起等,这些规矩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再如板板正正地做事为人,不准儿女啃老等,这些规矩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行。当然,姥爷的有些规矩已经老套甚至落伍,有些规矩太死板或过于严厉。因此,我们对姥爷的规矩,不能一味糊涂地全盘接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⑤《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⑥《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

⑦《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下课后,我和同学探讨一道数学题,起初总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后来王林同学画出的一条辅助线,让我灵光乍现,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游山西村》)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项是(   )

A.同学在来信中问候李阳的母亲:“家慈身体安康吗?”

B.周教授退休后继续为支教事业奔走,作为他的高邻,我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我是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想进贵公司工作,决定明日惠顾招聘处。

D.爷爷庆祝生日,对好友说:“明天是我的生日,不知大家肯否赏光,到寒舍一聚?”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湘江河的夏季不仅岸绿景美,还可以游泳,成为遵义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B.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而且能够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C.在推广冰雪运动方面,我国已取得不小成绩,但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产业基础薄弱。

D.我国发展人工智能、重视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还实现了“领跑”。

 

查看答案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蜡染是贵州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品,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技艺,也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由杨正华的蜡染厂生产的蜡染工艺品与苗族文化融为一体,_____________。

A.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

B.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C.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

D.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祥子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宋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C.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朝花夕拾》等。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尼摩船长和法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两万里深的“诺第留斯号”潜艇里的故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