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可贵精神,薪火相传
黄可昕
①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是的,坚忍不拔,彰显出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它代代相传。
②古有大禹治水——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可贵精神,很难创造流芳千古的伟业。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洪水,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再加上毒蛇猛兽伤人伤牲口,真叫人无法过日子。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大禹亲率治水群众,历时数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坚忍不拔之精神,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使洪水沿着新开的河道服服帖帖地流入大海。在治水的同时,大禹和治水的大军还大力帮助老百姓重建家园,修整土地,恢复生产,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③今有黄大发修渠——如果没有坚忍不拔的可贵精神,很难书写中国农民的传奇。贵州草王坝村因缺水成为远近闻名的“穷窝窝”。为了打开脱贫致富之门,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而后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今天草王坝村已经走上了致富之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终于变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农村。他们凭借不屈不挠的坚强性格和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书写了传奇。
④从古到今,我们的祖先和前辈们凭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别的不说,单就脱贫方面,现今,中国绝大部分人都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而到2020年我国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全面实现脱贫。这从一个侧面彰显了我们国家、我们的人民坚忍不拔扶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
⑤正是这种坚忍不拔的可贵精神薪火相传,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是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要继承这些可贵的精神,把古代先民和前辈们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发扬光大。
(选自《作文素材》)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B.译届泰斗许渊冲用诗词贯通古今,借文字融汇中西,翻译出“美"的作品。
C.90后医学博士黄佳写多篇科普文传播科学知识,彰显医者仁心的风范。
D.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受张衡《两京赋》的启发,花费十年的心血完成《三都赋》。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画线句的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姥爷教我们规矩
王士跃
①我读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肚子饿了准一定要往姥姥家跑。
②每一回火炕上都满满当当地置备上一小桌香喷喷的菜食,主角自然是高高在上的姥爷。姥爷的位置总是独占一方,他坐在炕头的雅座,孙男孙女则一字摆开,于炕梢隔桌相对。他的饮食之道颇有古风,极少听他讲话,只是喝酒吃菜。吃饭讲究细嚼慢咽,喝一碗稀饭似乎比喝一盅酒快不了多少。他常批评我们孙子辈的,坐无坐样,吃没吃相。可是对于七八岁的孩子们来说,受不了条条框框的拘束。过不多久,我们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起话来了,好像空降了一群麻雀。此时,只听姥爷清了一清喉咙,撂下碗来。仿佛感到一股龙卷风正在我们头上迅速聚集,大家便立刻鸦雀无声地吃饭了。
③姥爷不但在餐桌上讲究规矩,就是起居作息等寻常琐事,他也都有一套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雷打不动。二老平时广结善缘,喜欢热闹,到了晚上,家里总会来一些大摆龙门阵的邻里街坊。可是他们都知道老人家有早睡早起的习惯,约莫九点来钟光景,通常是只听到舅舅一声“睡觉喽”,拖长的京剧道白腔调有心无心地下逐客令,舅舅先下了炕出屋,大家也便知趣地起身离去。
④俗语说“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听长辈说,姥爷的生活习惯以及繁琐细碎的规矩,多是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系。他幼年时逢清末民初时代大变革,因家境困迫,十六岁就出外谋生,当学徒经商。从“立端正,揖深圆”一类的旧时社交礼数,到“店无信不兴,人无信不立”的经商与为人处世的理念,他都耳濡目染地记刻在心。
⑤姥爷三十岁便升做了掌柜,经营着辽南数家杂货行,相当于今天的连锁店。东家则住在河北,一年也来不了几次,他对姥爷一百个放心。不为别的,就是看中了他的笃厚实诚,板板正正地做事为人的禀性。
⑥都说内外有别,一碗水难以端平,可是姥爷对待家人向来是“轻重看秤杆”,在公平方面绝不打折扣,哪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比方说,平时逛大菜市场,他会顺道给我们捎来一些时鲜早货。两条鱼、几块豆腐能值多少钱?可是姥爷一定会对母亲提醒一句说:“鱼五元、豆腐两元啊。”那意思分明是在和女儿“明算账”。儿女独立,绝不养“啃老族",这也是他不成文的一条家规。
⑦可是,他的家规有时发扬到了极致,难免生硬死板,甚至有些不近人情了。比如我哥哥在外面闯了什么祸,父亲要责打他,姥爷还会在一旁火上加油:“打!打出血滋儿来,看他还长不长记性!”
⑧虽说在晚辈面前姥爷是一位不苟言笑的大家长,望之俨然,甚至闻之也惧。然而他仍有儿女情长的一面。
⑨那一年父母奉调支黔,姥爷惦记着我们一家人,便付诸思念于笔端,写了一封很特别的家信。这封信情真辞恳,一扫往日那股正襟危坐的老八股味。可是他心里仍感到言犹未尽,后来竟然一个人千里走单骑,从老家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来贵州看我们。
⑩虽然我已远离故土很多年,我的书房里至今仍然珍藏着姥爷的那只小酒壶。姥爷并没有给后代留下什么像样的家财,在众多的旧物件中,我独挑中了这只貌不惊人的老酒壶。因为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于姥爷的那份温存的记忆,也是一件历经沧桑的信物,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吉祥物。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撂下碗来”的“撂”字表现姥爷已经吃饱喝足了。
B.父亲要责打闯祸的哥哥,姥爷在一旁火上加油,姥爷真是不近人情。
C.第⑧段是过渡段,承上启下,第一句话承接上文,第二句话开启下文。
D.姥爷的小酒壶是本文的线索,借小酒壶表达了“我”对姥爷的思念之情。
2.第④⑤两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结合文章内容简析姥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你怎样看待文中姥爷教的规矩?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由。
按要求默写句子。
①《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沧海》: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⑤《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
⑥《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
⑦《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⑧《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下课后,我和同学探讨一道数学题,起初总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后来王林同学画出的一条辅助线,让我灵光乍现,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游山西村》)
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项是( )
A.同学在来信中问候李阳的母亲:“家慈身体安康吗?”
B.周教授退休后继续为支教事业奔走,作为他的高邻,我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我是财经大学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想进贵公司工作,决定明日惠顾招聘处。
D.爷爷庆祝生日,对好友说:“明天是我的生日,不知大家肯否赏光,到寒舍一聚?”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湘江河的夏季不仅岸绿景美,还可以游泳,成为遵义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B.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而且能够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C.在推广冰雪运动方面,我国已取得不小成绩,但仍存在竞技水平不高、产业基础薄弱。
D.我国发展人工智能、重视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还实现了“领跑”。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蜡染是贵州极具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品,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技艺,也是苗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由杨正华的蜡染厂生产的蜡染工艺品与苗族文化融为一体,_____________。
A.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
B.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
C.既改良了蜡染的观赏性,更提升了其文化内涵,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
D.凸显了苗族文化特色,既提升了蜡染的文化内涵,更改良了其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