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壮族手工艺的奇葩——壮锦 佚名 ①壮锦作为手工艺美术织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壮族手工艺的奇葩——壮锦

佚名

①壮锦作为手工艺美术织品,是壮族人民最精彩的文化创造之一,其历史也非常悠久。据说,早在汉代,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充分利用植物的纤维,织制出葛布、络布作为衣料。据《广东新语》转引当时记载说,这种布料“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在广西罗泊湾汉墓的七号残葬坑内发掘出土了数块橘红色回纹锦残片,证实了当时广西已有织锦技艺。

②唐代,壮族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斑布、丝布等已成为宫廷贡品。但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则出现于宋代。宋代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说:绒布“白质方纹,广幅大缕,似中都之线罗,而佳丽厚重,诚南方之上服也”。所谓“白质方纹”就是指当时生产的锦,其装饰花纹为方格几何纹,其色调为单色,这是早期的壮锦,具备了厚重和织有方格纹图案的基本特征。到宋代,壮族的手工艺纺织品更为发达。当时,宋王朝需要“稠绢纳布丝锦以供军需”在四川设了“蜀锦院”,有大量的蜀锦运来广西,再由广西输出口外。壮族人民很快接受蜀锦的工艺,著名的蜀锦也就应运而生了。

③到了明代,壮锦越来越流行,工艺也越来越精湛。壮锦也经历了从单色到五彩班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到繁复的发展变化。壮锦的图案构成大致有三种式样: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喝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各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常见的有方格纹、字纹、回字纹、同心圆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如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等。大都选取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杜族人民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的象征,明代万历年间,织有龙、凤等花纹图案的壮锦已成为朝廷的贡品。

④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使壮锦呈现出绚丽的色彩。“红配绿,看不俗”,这体现了壮族撞见织棉艺人对壮锦配色的一些要求;既要艳丽夺目,还有经久耐看。社族多重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上鲜明强烈,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泼、欢腾的气氛;用绿作衬托,有开朗的情调;如以黄绿配置,则明艳动人,一幅壮锦,常常用几种颜色甚至是十几种颜色搭配组成,由于配置得当,显得斑斓绚丽,丰富统一。壮锦虽仍为皇室贡品,但平民百姓亦可享用。壮锦成为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装饰品,而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女性必不可少的“女红”,壮锦则是她们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

⑤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壮锦艺术为典型代表的广西民族织棉艺术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壮锦在广西各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民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1.下列关于“壮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壮锦历史悠久,它是壮族人民的一种工艺美术织品,而广西的织锦技艺可追湖到宋代。

B.早期的壮锦色调单一,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蜀锦制作工艺后逐渐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

C.壮锦的图案花纹是以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为主,传统图案有很多。

D.壮锦凝聚着广西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几点明了说明的对象是壮锦,并且寓意有壮牡锦珍贵而奇特美丽,与众不同。

B.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据说”,表示信息来源可靠准确,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壮锦的花纹图案种类非常多。

D.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壮锦的发展过程,及壮锦的图案,色调和地位等相关知识。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壮族人民很有智慧,据说在汉代就利用植物纤维织出“细者宜暑,柔熟者御寒”的衣料。

B.壮锦的图案花纹繁复,在连锦几何图案,有多层次符合图形等,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C.壮锦的色彩艳丽夺目,经久耐看,不同颜色搭配有不同的效果,或活跃欢腾,或明艳动人等。

D.明清时期,平民老百姓也可以使用壮锦,而且壮锦还是各族女孩出嫁时不可或缺的嫁妆。

 

1.A 2.B 3.D 【解析】 1.A. “可追湖到宋代”有误。广西的织锦技艺可追溯到汉代。故选A。 2.B. “第①段中加点的词语‘据说’,表示信息来源可靠准确”有误。“据说”表示不确定,真实性有待考证。故选B。 3.D. “壮锦还是各族女孩出嫁时不可或缺的嫁妆”与原文不符。原文意思为壮锦女孩出嫁时不可或缺之物,不包括其他民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抗战时期,艾青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他在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中借助歌颂太阳、索求火把来表达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

B.《水浒传》中的曾达行侠仗叉,粗中有细,保护被镇关西强媒硬娶的金家父女逃出虎口,找到郑屠,借买肉故意刁难、激怒郑屠,挑起打斗,继而三拳打死郑屠。

C.《三顾茅庐》中刘备三次寻访,终得诸葛亮面见,当时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史称“隆中对”;《三国演义》此后的情节基本上是对“隆中对”策略的逐步实施。

D.《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一底层农妇形象鲜明,她二进荣国府时与贾母等人进餐,作为闹剧的配角积极配合凤姐等人,卖力“表演”,雅俗对比间,喜剧效果强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查看答案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处境的人读书的目的也不同,有的人__________,常见在独处闲暇时;有的人__________,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有的人__________,这样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①为装饰而读书    ②为消遣而读书    ③为增长才干而读书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段所表达意思的一项是(    )

公交车靠站,上来一位大妈。一位姑娘起身给大妈让了座。大妈问:“姑娘,多大了?”姑娘回答:“23了。”大妈说:“23了,还挤公交车呢,我女儿20都买小汽车了!”姑娘一笑:“哈,攒了点钱,年初也给我妈买了辆,她快50了,不能挤公交车买菜啊,您说是吧?”

A.大妈觉得姑娘比不上自己的女儿优秀,没有能耐,连小车都买不起。

B.大妈有总在公共场合“炫富”,表现对女儿的心疼,不舍得女儿受苦。

C.姑娘的话语中有大妈的女儿不如自己孝顺,不知道关爱老人的意思。

D.姑娘笑说,用自己的孝心回应大妈,以此表达对大妈话里有话的不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学作品的情节可否引人入胜,关键在于作者用激烈的矛盾冲突去刻画其中的人物形象。

B.向社会征集的“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币”设计稿经专家完善、修改后,最终得以审定。

C.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让中国消费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优厚福利。

D.为了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南宁市中小学纷纷开展“经典诗词诵读”“国学沙龙”等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