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   三人

B.君与家君期中   吾三省吾身

C.元方年七岁     学而习之

D.不至         仁在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去         思不学则殆

B.尊居在         亦乐乎

C.下车引         日月

D.家君期日中   儿女讲论文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一句,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也暗示文中内容与守时、守信相关。

B.从“怒”到“惭”,写友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态度的变化,可表明友人是也知错能改的人。

C.结尾“入门不顾”四个字,表现出陈元方在语言和道义上战胜了对方后内心的满足与自豪感。

D.本文虽简短却内容丰富,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为人处世,应讲礼守信的道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惭,下车引之。

 

1.A 2.D 3.C 4.(1)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解析】 1.A.“行”都是“行走”的意思; B.“日”分别是“中午”和“每天”的意思; C.“时”分别是“当时”和“按时”的意思: D.“中”分别是“中午”和“其中”的意思。 故选A。 2.A.“而”,第一个是“表顺承”,第二个是“表转折”; B.“不”,第一个是通假字,通“否”,第二个是表否定,不是; C.“之”,第一个是代词,代元方,第二个是“的”; D.“与”,都是“和”。 故选D。 3.C.元方并没有“战胜对方后的满足与自豪感”。故选C。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2)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点题,“客路”即驿道,“青山”指北固山,“客路”“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生动地写出了春潮涌涨,江面开阔,风顺帆悬的壮观景象。

C.颈联用“生”和“入”两字,把大自然拟人化,它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这是一首生动的触景生情的好诗,它描写了诗人在春夏之交,停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壮阔景色,抒发淡淡的思乡愁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垃圾分类在国外

①自今年7月1日起,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上海市民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②未经处理的垃圾分类对人类生存环境如空气、土壤和水的污染都是持续性的、灾难性的。未经分类处理的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散发到空气中容易使人患上呼吸类疾病:未经分类的垃圾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后,会使人造成重金属中毒等神经性、功能性疾病,我国因环境污染分类而导致的病人正成倍的增加。垃圾分类是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最终出路。垃圾分类最终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一个资源循环、永续利用的社会。那么在国外,人们是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呢?

③说起垃圾分类,日本经常会被第一个提起。日本号称世界上往圾分类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分类以“精细”著称。以东京的涩谷区为例,家庭垃圾被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类,各大类继续细分,例如资源垃圾分为矿泉水瓶、玻璃瓶、纸、铝罐、铁罐等,以此类推。

④前几年,日本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5类更细分为10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支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晒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⑤瑞典的垃圾分类细化到什么程度?从我们最熟悉的纸张和瓶子上就可见一斑:光纸类就分为报纸、杂志、牛奶盒、披萨盒等若干项。有意思的是,在瑞典,就连落叶、泥土、砂石等非传统意义上的垃圾也不能随意丢弃。清扫花园后产生的垃圾必须装在专门的袋子内送至回收中心,由政府对枯枝残叶统一回收处理,再作为花土进行售卖。于是每到春秋两季,总能看到当地民众在回收站前排起长龙——秋天扔枯叶,春天买花土。

⑥日本在垃圾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一般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⑦许多国家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没有垃圾分类习惯的家庭依然将各种垃圾一股脑儿扔进垃圾箱内,为此政府不得不安排监督员在各个社区的垃圾站前“站岗”监督,对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行为进行处罚。然而,治标不治本的惩戒性措施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对于提高民众垃圾分类意识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这些国家很快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就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垃圾分类意识,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⑧瑞典政府对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他们先是把这个概念引入学校,教育孩子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再由孩子们回家后告诉大人。

⑨在德国的幼儿园,小朋友被教育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而到了小学,学校往往会系统性地教导学生垃圾分类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垃圾分类。正是这种从小的教育培训,使得德国民众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集体意识。

⑩在日本,小学高年级学生会被邀请去当地参加垃圾焚烧厂,去了解不同类别的垃圾会影响垃圾焚烧的转化率和资源回收的在利用率的情况,以增强其环保意识。

瑞典的超市在垃圾回收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你购买饮料时,除了饮料价格外,你还必须按照包装上标签标识的押金额支付押金。饮用完后,你只需将饮料瓶投入超市门口的专用回收机器,按下按钮,就会有收条打出,最后凭此收条可以在超市购物或兑换现金。这就是著名的“押金回收制度”。如今这一举措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实施和推广。

(作者:李小凤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1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垃圾分类创造的是一个无垃圾的社会,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产业化的最终出路。

B.日本的垃圾分类很精细,如横滨市把垃圾细分为10类,德岛县上胜町把垃圾细分到44类。

C.未经分类处理的垃圾产生的有害气体,会使人造成重金属中毒等神经性、功能性疾病。

D.瑞典的垃圾分类做得相当细致,光是纸类就分为报纸、杂志、牛奶盒、披萨盒等若干项。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既明确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吸引力。

B.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日本垃圾分类程度之细。

C.第段的加点词“一般”,表明在日本当天拉走垃圾是普遍现象,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国外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回收做法和培养公民垃圾分类的措施。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因为瑞典政府对枯枝残叶统一回收处理,再作为花土进行售卖,所以春秋两季总能看到民众在回收站前排队,秋天扔枯叶,春天买花土。

B.日本所有小学生会被邀请去当地参观垃圾焚烧厂,以了解不同类别的垃圾会影响垃圾焚烧的转化率和资源回收的再利用率的情况。

C.许多国家刚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时,因为政府安排了监督员在各个社区的垃圾站前“站岗”监督,所以很多家庭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D.瑞典等许多国家都意识到,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民众不按规定丢弃垃圾的难题,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刻画了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琐碎愚昧但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阿长深切的怀念之情。

B.作者回忆少年读了《二十四孝图》后,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效仿的故事”,如“哭竹生笋”“卧冰求鲤”之类,而有的故事则有些可疑。

C.《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所见的“无常”的形象。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世间,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五猖会》记叙了父亲在“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让“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许去看,等“我”背完书去看时,已没有了原来的兴致。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记载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志怪小说集。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端午,一般认为与纪念屈原有关,主要习俗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

D.“弱冠”代称二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查看答案

在下列文段画线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喜欢看一点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一灯荧荧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很自然的想到有几个人执过它,有几个人读过它。他们也许都过去了,历史的兴亡,人物的更迭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①因为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

②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

③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的要喜欢那些泛黄的线装书

A.③②①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