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⑤_________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⑦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论语》)
阅读下面语段,把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括号内。
真是一个梦境啊。那么纯净、澄(___)澈,同时又那么迷离、恍hū(___),那么细致入微、纤(___)毫毕现,又那么空阔辽远、无边无际。这个梦竟由初唐时一位诗人bǔ(___)捉记录下来,这位诗人的名字是张若虚。
(摘自潘向黎《看诗不分明》)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初中三年,我们亲身经历过、真切体验过、用心感悟过、努力珍惜过……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心里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让;在别人触犯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
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明确,写一篇600——700字的记叙文。(3)不得套作、抄袭;(4)文中不得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读古诗·长知识”活动要求,经研究决定,将在九年级召开“走进送别诗”专题学习活动,请认真整理学过的送别诗,于5月17日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参加知识竟答活动。
2019年5月8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__”。
②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 脱鞍暂入酒家垆:__________
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
客舍青青柳色新:__________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
(3)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颈联)
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
诗歌鉴赏。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骤:快速,急速。②浓睡:酣睡。 ③残酒:残余的酒意。 ④卷帘人:指侍女。 ⑤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肥,茁壮,此指繁茂。瘦,清瘦,此指凋零。
1.诗句“绿肥红瘦”中“绿肥”和“红瘦”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春末夏初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的景色特点。
B.“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诗人第二天早上酒还没全醒。
C.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地写出了诗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内容。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对美好事物和年华逝去的怜惜之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登扫叶楼记
[清]管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①,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而四望②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③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④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注)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②四望:四望矶,山名。据《晋书·温峤传》载:东晋苏峻据石头,温峤筑垒四望矶以逼峻。③岑山:小山。④不暇知:顾不得去了解,即不在意。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南极芙蓉 南极潇湘(范仲淹《岳阳楼记》)
B.辄厌倦 饮少辄醉(欧阳修《醉翁亭记》)
C.乃未始一至焉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D.毕呈于几席 负者歌于途(欧阳修《醉翁亭记》)
2.给选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A.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B.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C.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D.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
3.本文与本学期学过的《________》(填文章名)相同,叙议结合,写名胜古迹并直接阐发思想感情,其中,描写扫叶楼“瑰奇”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描写扫叶楼“幽旷”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表示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