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开展主题为“走进网络天地,探索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十大流行语,它们是: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这些流行语大多起源于网络,风行于现实。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全面排斥;有人将其反复审视,谨慎对待。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呢?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洪荒之力”这一网络用语来源于一则神话传说,请你将下图中的这个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请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结合以上材料,续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网络世界天地广
下联:
按要求填空。
(1)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2)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5)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叹息自己孤苦无依,徒有才华却遭逢劫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造父学御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造父:西周时期的著名车夫。②趣:通趋,快步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造父之始从习御也
(2)乃告之曰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
3.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造父从泰豆氏习御,泰豆氏为什么“三年不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发白帝
B.百里奚举于市 东市买骏马
C.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益其所不能 自以为大有所益
2.下列句子加点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盖竹柏影也
B.管夷吾举于士 于我如浮云
C.必先苦其心志 其妻献疑曰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称善者久之
3.下则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列举了六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都出身寒微,但经过艰苦磨炼之后,不凡的事业,由此孟子推论出:艰苦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B.文章运用因果写法,说明“恒过”与“能改”的辩证关系:人们身处逆境忧患之中,奋发向上。这提醒人们要保持主观思想上的积极进取,自觉奋斗。
C.孟子在完成个人“生于忧患”这一反面论述后,又从国家的角度进行了“死于安乐”。论证:一个国家如果内外安适,使国君专横息情,往往会走向灭亡。
D.文章既举事实,又讲道理,逐层推论,逻辑严密:语言上多采用排比句和对仗句,使文章错落有致,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的头两句写作者虽然身处喧嚣的“人境”,却感受不到尘世的纷扰,这样的反差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四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揭开谜底:心志高远是隐居市井的关键。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化用了《庄子·外物》中的说法,写出了诗人面对南山美景的复杂感受: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D.这首诗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借饮酒抒发人生感慨的即兴之作。全诗景中含情,情中见理,醇美的诗意与质朴的语言交融,仿佛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不事雕琢,却自有神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密大脑中的“文字匣子”
①阅读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认知活动。人们在阅读时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②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大脑区域专门用于分析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这部分大脑区域被称为视觉原统。大脑还有一个语言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同时用语言进行交流。当我们进行阅读活动时,视觉系统中有一个区域能够把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域连接到一起,研究者们把该区域称为“视觉词形加工区”。俗称“文字匣子”。“文字匣子”大致位于人的左耳下方,大小相当于一颗草莓。该区域主要功能是将阅读时眼睛所着到的文字形状信息转化为有具体含义的信息,告诉我们所阅读的文字具体长什么样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文字匣子”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③这个对学习阅读这么重要的“文字匣子”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在学习阅读后才形成的呢?首先,请你“穿越”到学会阅读之前的时光,那时你大脑中的物体皮层已经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物体了,然而对识别文字还是不够精确,比如文字“干”,把它倒过来就变成了文字“士”,而物体皮层只会把它们当成是相同的形状。因此,阅读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大脑区域来加工文字。当人们一开始学习阅读时,大脑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发展出“文字匣子”。随着人类阅读内容不断增加;“文字匣子”也开始了进化历程,逐渐学习识别各种组成文字的规则,比如“树”这个字由“木”和“对”这两个字组成,但是“木”一定要在左侧,“对”一定要在右侧,当我们遇到“木”在右“对”在左的情况,“文字匣子”会告诉你这不是一个字。当然,“文字匣子”也可以辨认出“干”和“士”是不同的两个字了。
④这个世界上的语言丰富多样,那么不同语言的阅读者在进行阅读时的大脑活动是否有差异呢?目前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文字匣子”只有当人阅读自己所熟悉的文字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活跃起来。所以,母语为英语的人阅读英语和母语为汉语的人阅读汉语时所激活的区域是一样的。但如果两者对换阅读材料,其“文字匣子”便很难被激活。而那些天生的盲人,在后天通过触摸学习阅读,也会产生和正常视力的人一样的“文字匣子”。
⑤很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发生改变。其中,大脑中的“文字匣子”这一区域就是通过我们不断学习阅读而发生了改变,从而变成一个专门用于精确加工文字的大脑区域。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大脑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那么,大量练习一定是塑造超级“文字匣子”的致胜法宝。
(选自《百科知识》2018.061作者马晓莉,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字匣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字匣子”是视觉系统中“视觉词形加工区”的俗称,能告诉我们阅读的文字具体是什么形状。
B.“文字匣子”是人们在学习阅读前先天形成的,并且能随着阅读内容的不断增加而开始发展进化。
C.“文字匣子”只有当人们阅读自己所熟悉的文字时才会在最大程度上活跃起来,不同语言都如此。
D.“文字匣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能够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大量训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将阅读的脑科学研究比作解密“文字匣子”,语言生动形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②段加点的词语“主要”准确说明“文字匣子”除了转换文字形状信息以外还有其它功能。
C.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文字匣子”比“物体皮层”的功能更精确。
D.文章按照总分顺序,从结构功能、形成发展、语言差异几方面介绍“文字匣子”,层次清晰分明。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技术深入研究了阅读这种人类独有的认知活动,揭开了大脑里的奥秘。
B.当我们进行阅读活动时,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域需要协同运作,是“文字匣子”将它们连接到一起。
C.人们的“物体皮层”能精确识到出文字的各种不同形状,只要文字的形状相同,意义也相同。
D.天生的盲人只要通过触摸学习阅读,熟悉盲文,也能够产生和正常视力的人一样的“文字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