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风化雨 ①我一直很怀念我的小学老师,一个沉默而倔犟的小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风化雨

①我一直很怀念我的小学老师,一个沉默而倔犟的小老太太。她是数学老师,我的班主任。

②我上学时那真是“皮”得很。许多班级的任课老师对我都很头痛,于是我就在各个班级之间“放逐”着。甚至有时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有老师向我下“放逐令”了:“这个学期你无论如何不能在我班上了,你不走,我走!”起因是我在下课时捉了许多蜜蜂,仔细地把翅膀揪掉,然后用一个玻璃瓶子装起来。我上课不大听课,跟几个差生被老师撵到教室的后面,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别的同学的危害。我上课时把装蜜蜂的小瓶子打开,用一只医用的镊子把蜜蜂的头夹住,蜜蜂的屁股对着前面张红叶的脖子凑过去,然后镊子稍用力,蜜蜂就会把针刺到张红叶的脖子里,她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我很快地把镊子收起来,装作一本正经的像没事人一样。因为我周围的同学都莫名其妙地哭过,后来被老师发现了,被抓了个现行,并且拿获了凶器。

③后来这位班主任就把我交到何老师班上来了。何老师刚从外地下放回来,她好像是河北人,一口河北梆子腔,随丈夫转业到这里,也是一大窝孩子。她个子不高,才一米五多一点,一点也不像北方人。她人还有一股狠劲,后来我总结,一般个子矮的人都比较有韧性。她天天笑眯眯地看着你,跟你耗着。她走到哪儿,我也得跟到哪儿,跟黑白无常似的。下午放学了,她不许我回家,要我跟她到办公室写作业,一路写到天黑,她什么时候作业改完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她低头用红笔飞快地判着作业,时不时用眼睛余光看我一眼,看得人心里一凛。她家住在交通厅,路上有个包子铺。在路上她买两个包子,她的那个是菜馅的,我的是肉馅的。

④我爹比较狠,何老师知道他脾气不好。何老师家访时总是说成绩,说这学期不错,数学考到六十五了,比以前进步了十分,及格了。这是多么大的跨越啊!她用诗人般的语言对我爹描述,你这孩子如果好好培养,上个清华、北大也没问题啊!咱得换换方法,哪能动手就打,你在部队也不能体罚战士对不对?

⑤可能是天资拙劣,我的数学到了七十来分,就进入滞涨阶段,怎么努力也上不去了。何老师是班主任,教数学的。有人就说她你费这么大精力带一个差生划不来,她还真红了脸,还跟人吵一架,说:“你怎么能当孩子面这样说话?”晚上回去的路上,她还气哄哄的,买了两个包子,她说没胃口全给了我吃,我恬不知耻全吃了。现在想想我也够没心没肺的,怎么就不给她争个脸呢?

⑥后来我工作了,经常还会遇见何老师。她早已退休了。她的个子更矮了,一头银发。她喜欢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摘我身上的线头,我就感觉自己像个永远摘不干净的毛线团子。她一边问工作好不好,一边叮嘱我要看点书。她也不说理由,就单单说:“看点书总是好的!”

⑦后来她搬到外地的女儿家去,跟女儿一起过了,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如果她健在的话,现在也有八十多了。

1.文章幽默而深情地回忆了我和何老师相处的点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转班后何老师紧盯我学习→A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吵时何老师维护我的尊严→B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里加点词的妙处。

她天天笑眯眯的看着你,跟你着。

3.文章第二段能否删去?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4.本文以“春风化雨”为题目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1. A家访时何老师表扬我进步; B工作后何老师劝我读书; 2.“耗”字写出何老师愿意花时间在“我”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紧盯我的学习,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何老师的倔强和韧性。 3.我认为不能。因为第二段生动体现了我的顽劣为下文我转到何老师的班级里作铺垫,同时更能突现主旨,反衬出何老师善良、坚定的美好品质 我认为能。删去本段不影响文章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内容和第三段也没有断裂感,从对何老师的怀念自然引出与何老师相处的点滴,删去后不影响主旨的表达。 4.题目富有文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中何老师对“我”的教育比喻为“春风化雨”滋润草木。高度赞美了何老师坚韧、善良的优秀品质和独到的教育方法。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线索按从前往后的顺序从文章中提取关键语句,能用原文的就用原文回答,不能用的就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归纳概括文章的情节。从文中第④段“我爹比较狠,何老师知道他脾气不好。何老师家访时总是说成绩,说这学期不错,数学考到六十五了,比以前进步了十分,及格了。这是多么大的跨越啊”可以概括出A空:家访时何老师表扬我进步;从第⑥段“后来我工作了,经常还会遇见何老师。她早已退休了。她的个子更矮了,一头银发。她喜欢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摘我身上的线头,我就感觉自己像个永远摘不干净的毛线团子。她一边问工作好不好,一边叮嘱我要看点书”可概括出B空:工作后何老师劝我读书。 2.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耗”字的本义是拖着,结合前后文的内容“她人还有一股狠劲,后来我总结,一般个子矮的人都比较有韧性”“她走到哪儿,我也得跟到哪儿,跟黑白无常似的。下午放学了,她不许我回家,要我跟她到办公室写作业,一路写到天黑,她什么时候作业改完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可知,“耗”字用在此句中,写出何老师愿意花时间在“我”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紧盯我的学习,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何老师的倔强和韧性。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1)文章第1段“我一直很怀念我的小学老师,一个沉默而倔犟的小老太太。她是数学老师,我的班主任”开篇点明我对何老师的怀念之情,第2段“我上学时那真是‘皮’得很。许多班级的任课老师对我都很头痛,于是我就在各个班级之间‘放逐’着。甚至有时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就有老师向我下‘放逐令’了”生动体现了我的顽劣,为第3段我转到何老师的班级里作铺垫,由此分析不能删去。(2)从全文看,本文主要通过回忆和何老师相处的事情,表达地何老师的怀念之情。如果删去本段,不影响文章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内容,从第1段对何老师的怀念自然引出与何老师相处的点滴,和第3段没有断裂感,不影响主旨的表达。 4.本题考查对题目含义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春风化雨”本指适宜于植物生长的风和雨。这里用“春雨”润物无声的特点来比喻何老师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用来称颂何老师的教诲。题目新颖,有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上开展主题为“走进网络天地,探索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8十大流行语,它们是: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这些流行语大多起源于网络,风行于现实。有人视其为洪水猛兽,全面排斥;有人将其反复审视,谨慎对待。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语言呢?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洪荒之力”这一网络用语来源于一则神话传说,请你将下图中的这个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请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结合以上材料,续写下面的对联。

上联:网络世界天地广

下联: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2)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5)李清照在《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叹息自己孤苦无依,徒有才华却遭逢劫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造父学御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造父:西周时期的著名车夫。②趣:通趋,快步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造父之始习御也

(2)告之曰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趣如吾,然后六辔可持,六马可御。

3.请联系上下文,说说造父从泰豆氏习御,泰豆氏为什么“三年不告”?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项是(    )

A.于畎亩之中     有时朝白帝

B.百里奚举于       东买骏马

C.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D.其所不能       自以为大有所

2.下列句子加点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盖竹柏影

B.管夷吾举士             我如浮云

C.必先苦心志             妻献疑曰

D.傅说举于版筑间         称善者久

3.下则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列举了六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都出身寒微,但经过艰苦磨炼之后,不凡的事业,由此孟子推论出:艰苦环境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

B.文章运用因果写法,说明“恒过”与“能改”的辩证关系:人们身处逆境忧患之中,奋发向上。这提醒人们要保持主观思想上的积极进取,自觉奋斗。

C.孟子在完成个人“生于忧患”这一反面论述后,又从国家的角度进行了“死于安乐”。论证:一个国家如果内外安适,使国君专横息情,往往会走向灭亡。

D.文章既举事实,又讲道理,逐层推论,逻辑严密:语言上多采用排比句和对仗句,使文章错落有致,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的头两句写作者虽然身处喧嚣的“人境”,却感受不到尘世的纷扰,这样的反差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三四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揭开谜底:心志高远是隐居市井的关键。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出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化用了《庄子·外物》中的说法,写出了诗人面对南山美景的复杂感受: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D.这首诗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借饮酒抒发人生感慨的即兴之作。全诗景中含情,情中见理,醇美的诗意与质朴的语言交融,仿佛从作者胸中自然流出,不事雕琢,却自有神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