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代的私塾教育
①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他用平板电脑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他的外孙女阿拉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经》和中国古诗的视频。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由得感慨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学龄儿童的重要启蒙读物,他们在私塾通过吟诵这些经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之后通过科举考试、晋升仕途奠定了基础。
②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与私塾相对应的官学是上层社会的教育组织,而私塾则相应承担了下层社会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众化授课模式,都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③在私塾里,学龄儿童们学习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据《宋会要崇儒》记载,宋代小学的要求是: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当然,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也靠考试。如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样翻新,看来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别想乐得清闲。到了明代,理学家沈鲤记载: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试,还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④现代的中小学经常分特优班重点班普通班,其实这种区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来从古至今,学校都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
⑤古代私塾盛行体罚。东汉王充在《论衡自纪篇》中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到明代,学生逃学,连家长都要跟着受罚。明代《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扑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古人还会直接请家长或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管理,类似于现在的家长委员会。明代官员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生左右塾,以序出入。
⑥古代私塾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较为严格。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这种功过簿并非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列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六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敦促学生三省吾身。
⑦看来在古代私垫当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也没那么简单。要背经史子集,还要懂得仁义礼智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确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文章③-⑥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私塾教育?
2.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证了本文哪一段的内容?请简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蹬几眼,大声道:“读书!”
4.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在古代,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读物,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为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B.私塾有民办的,也有官办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众化授课模式,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C.宋代的班级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种,相当于现代的“普通班”“重点班”“特优班”。
D.古代私塾不仅注重读书、写字、习经史、学六艺,还很注重德育,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查比较严格。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①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走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和不舍。
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前程,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們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⑤每次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
⑧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⑨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几乎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关爱目光。
⑩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⑪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有个周末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
⑬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⑭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⑮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用概括的语言补充下面表格。
①__________ |
②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
③__________ |
2.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文中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⑨段和第⑯段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4.请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运用对偶)。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回顾《昆虫记》内容,回答问题。
(1)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跷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收察,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这是法布尔描写_________从淤泥垒建巢穴时的情景。
(2)蟋蟀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______,还有它出色的__________ 。
(3)萤火虫的攻击武器是两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填空。
(1)一怒而诸侯惧,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2)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杜牧在《赤壁》中运用议论手法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州地处水乡, , ; ; , 。这些基本因素大大促进了苏州园林的发展。
①加之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追求完美
②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因水就势造园
③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④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其设计建造皆一丝不苟,独运匠心
⑤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可谓得天独厚
A.④①②⑤③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①④③ D.②⑤③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