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弹棉花
莫清荣
①“弹棉花,弹棉花咯……”一声带着湖南口音的长长吆喝从小巷的深处传来。
②我赶紧探出头去观望。只见一个穿着灰色棉衣的年轻人,肩上背着一张大弓箭样的东西,一边扯长声调吆喝着,一边弹拨两下弓箭上的铁丝,发出砰砰砰砰的响声。
③母亲赶紧出去把他叫了进来,说有一床旧棉絮要弹。母亲从房间里抱出发黄的旧棉絮,塞到那个人的手中,那个人抱起旧棉絮就往晒谷坪的插青屋里走。我和母亲跟了过去,看到灰尘满天的屋里有两个人,在棉架上砰砰地敲打着弓弦。砰砰砰,砰砰砰,棉絮弹起又落下,落下又弹起,轻飘飘的棉絮飘舞在空气中。顿时,他们的头上全白了。
④师傅手里又拿着一根细长的竹枝,牵着一根长长的纱线,熟练地把纱线从这个对角牵到那个对角,绕在一根一根木钉上,拉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网。棉絮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躺在师傅拉起的纱网里。师傅让两个徒弟拿来木制的磨盘,压在棉絮上,棉絮渐渐由厚变薄,由松变紧。师傅摸摸棉絮,觉得可以了,就缝上几针,又继续推压,每个角落都推一遍,翻过来再推一遍。一床崭新的棉胎才做成了。
⑤直等到日落西山,才轮到弹母亲的旧棉絮。旧的棉絮比棉花更难弹,一来它用的时间长了,积累的灰尘比较多。二来它太实,要反复击打才能弹松。从太阳升起一竿子到太阳落山后,三个人分工合作,就弹了两床棉胎,得到八元钱的加工费。
⑥弹棉花的过程中,母亲和那个师傅唠起了家常。师傅说,他是湖南人,那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徒弟。他们三人平时在家农忙,从八月之后就外出弹棉花,生意好的话,过年前可以赶回家去与家人团聚。如果生意不好,或者揽到的活儿没有完成,他们就不回去过年了。他们从湖南辗转来到广西,几乎走遍了广西的每个乡镇农村。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租住一两间民房或公家的房子。白天,那里是他们的作坊和厨房;晚上,又成了他们的卧室。把架子一收,铺盖卷一展,就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临近过年前,工期赶得紧,晚上也要加班,做到半夜才睡几个钟头。母亲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师傅说,家里有老婆还有四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他只带了大儿子和徒弟出来。大儿子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就靠着他一人外出弹棉花贴补家用,基本生活都难以保持,只得让孩子辍学,跟着他走南闯北,学一门手艺,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了看旁边那个略显瘦弱的年轻人,他苍白的脸色上分明露着无奈。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
⑦前几年,我也种棉花。去弹棉胎的时候,发现用的都是弹花机了。棉籽脱粒有脱粒机,弹棉絮时,把脱粒后的棉花塞入机器中,出来的就是白花花的棉絮了。纱线不再一根一根地手工来拉,而是铺一层事先做好的网纱。压棉胎也有木制的磨盘,但只是开始时用来压实棉花,之后的工序都用机器来完成了。
⑧小巷里,不再有“弹棉花,弹棉花”的吆喝,那些走街串户弹棉花的湖南人,也不知去往了哪里。我还是怀念那种手工棉絮的温暖。
(选自《回望故园》,有删改)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弹棉花师傅具有哪些品质?
2.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
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
3.第④小节和第⑦小节两次提到“木制的磨盘”,有何用意?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日: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体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今复为相,以全赐其母,《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或短语。
(1)入门不顾 (2)相委而去
(3)王贤其母 (4)即舍田子罪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
3.选出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B.乙文中“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中的“欲”在文中指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忠之事。
C.乙文中“退请就狱”的朗读停顿可以这样标:“退请/就狱”
D.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田子在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是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
4.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4)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写出古诗文中有关“交友”的名句(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材料,试探究一些早教机构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现在不少家长都认为不报早教班就会有种刚起跑就输掉了的感觉。只要家里经济条件跟得上,家长多会选择参加早教,因为怕孩子被落下。一些早教机构仅仅租借一套住房,打出某个招牌,招若干教师,只要有点经验就行,没有资质也无所谓。一些早教班,几十个家长和孩子挤坐在一间小房子里,空气混浊。有不少早教机构都没有到教育部门报备。一些早教机构设置了英语、运动、音乐、思维训练、绘画等五花八门的课程,通常都是投家长所好,并冠以某些著名的幼教流派,如蒙台梭利早教、奥尔夫早教等。不少培训机构借智力开发提前对孩童进行英语、语文、算术等课程的教学。对于部分艺术课程的开设,有教师抱怨:“不少家长的需求是两年弹得像克莱德曼一样。”有些早教机构按照家长的要求,针对两三岁的孩子开设唐诗、计算等超出年龄阶段的课程,把培养‘小大人’当成是早教的成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拈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称为浴蚕。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请至少运用三个动词与一个比喻句描述校园内一处美丽的风景,40字左右。(写好后用着重号标出所使用的动词,用横线标出所运用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