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美的风景处处在。

题目:美的风景在            

要求:(1)横线上填的是一个地名或是一种情境,如“路上”“身边”“春天”……要写的是某一时间地点中的景致、活动、心情。(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字数不少于600字,字要写得规范、工整、美观。

 

范文 美的风景在路上 匆匆的一路风景,驻成了永远的回忆,唯有这脚步从未为谁停留我知道,我一直在路上. ——题记 总是会做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的自己总是在不停地奔跑,一圈圈的道路就像是一个迷宫,跑,却总是没有个尽头绕来绕去,没有出口,只能不停地跑,就一直在那条周围垒着青砖的小路上直到被惊醒,才发现自己早已汗水涟涟… 或许,我一直都在路上,从未停止过奔跑来来往往的人影儿恍惚都只是一瞬间匆匆,错过了风景,那个童年,那个笑脸曾听说,童年只是个停靠,总归要被遗忘在路 的远方,总归要被岁月所沉淀,过了就过了可是,那个充满欢欣的小站,停靠的太短啊,一旦错过又怎容我回头?!不止一次的后悔,为何就不肯停下执着的脚步,哪怕就只是一瞥也就满足可是现实中没有童话,残酷地融化了我的梦,那般的天真都被加上了“过去式”,没有烦恼的日子也只是过眼烟云,要散去,也要离开 路在延伸,脚步也仍在继续我不再喜欢气球,也不再贪恋糖果,更不再相信童话只是静静地仰望天空,思考着未来,描画着梦想我不再称自己为小孩子,因为留不住的童年喃喃地:“长大了,我知道…” 岁月模糊了那一季的风景,一切都尘埃落定,被尘封在了那段曾经的往事里泪水蒙住了双眼,却也只有用力地擦干,向前看,只因自己一直在路上,因为坚强,所以固执地不回头. 前方未知的路我无法猜测它有多长,只能用我的理性一点点地去描去写,将它原本的黑白填满色彩不知道会有怎样的艰辛,但至少我不会让自己懦弱地回到原点 那激昂的青春散发着她独特的芳香,这风风雨雨的十五年,送走了一些过往,却也迎来了希望就像那棵古树,岁月的年轮抒写着的辉煌那脚印深深浅浅,记录着点滴一个人的脚步,一个人走,在那泥泞中的蜿蜒,只是一种见证,一种印迹 一条路,只交给一个人,不管是初始还是末终,只要心在路上,一路上掠过的风景最终都只是永恒 又是那个梦,无尽的路在不断地延伸,我在不断地跑,不断地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的能力。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补全题目,根据说所给的半命题,可以添加的词语很多,如“身边”“险峰”“路上”“春天”等,如果补全的题目为“风景在身边”,就要选取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体现这风景的魅力。如果选择“风景在险峰”,要续写敢于攀登高峰,不畏艰辛的故事,体现要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终能成功的主旨。写作中还要注意一些写作的技巧使用,如使用各种描写手法,点题、扣题,使结构紧凑,条理清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选文有改动)

1.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每空8个字)

A.篡改歌词,欺负大华    B.___________________    C.母亲去世,遭受欺负D.___________________        E.深夜寻访,找到大华

2.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2)夜里,我一个人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4.“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点回答。

 

查看答案

某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观点论述)请围绕下列材料中的话题,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我国当代著名国画大师李苦禅,为人重诺守信。他曾允诺一位老友索画的要求。后因生病耽误了作画,当他获知老友突然病故后,后悔不已,立即挥毫作“百莲图”郑重地题款盖印。随后携画至后院,肃立焚烧,祭莫亡灵。

周总理是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有一年他视察农村,在座谈会上认识了一位老农民张二廷,会后还专门访问了张二廷的家。临走时张二廷紧握总理的手请求总理抽空再来,周总理微笑着说:“有机会一定来,如果我不来,也一定派人来看望你。”在后面的几年中,周总理不管多忙,每年都派专人去看望张二廷。

(2)(漫画链接)阅读下面一幅题为“诚信’干部”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3)(补写对联)围绕“诚信”话题,为下面一副对联补写上联。

上联:

下联:廉洁奉公为人民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刘桢《赠从弟》(其二)的颔联、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

(注释)(1)师旷:名旷,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2)炳烛:点燃蜡烛照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臣之           (2)如日出之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无丝竹之乱

B.个柏影也               石性坚重

C.步于中庭             念无为乐者

D.承天寺寻张怀民       虽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乐者               以顺流下矣

B.相与步中庭               我如浮云

C.但少闲人吾两人者耳       其言

D.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肃拜蒙母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三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夜游的时间,夜游的原因和地点。

B.第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庭前清水和皎洁月光。

C.第五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D.本文包含了各种微妙的情感:贬墒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