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百草园留下的无限乐趣,是一缕芬芳;对于...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鲁迅来说,百草园留下的无限乐趣,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琦君来说,母亲酿的春酒,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范文: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梦里花落知多少,时间的流转,季节的更替,惟有一朵永驻心间,散发迷人的芬芳。 淅淅沥沥的春雨,依如昨日般飘落,有征兆却似乎没有尽头。我站在教室的走廊里,等待着来接我的母亲。良久,春雨中依旧空空的,留下些许关于香的残存。远处,一个妇女正在雨中疾驰,没有穿雨衣,衣服湿了一大片。我看清了那是母亲,一阵刹车声将我的烦躁统统激起。我一脸生气,“怎么到现在才来呀?”“我本来很早就来了,因为今天是你的生日,就去做了个蛋糕,没想到竟来晚了。”听到母亲的话,生气的表情渐渐变得缓和,我的视线绕过母亲,射向了那件雨衣,雨衣下面确实盖着什么。“你为什么不穿雨衣呢?”“哦,我把雨衣盖在了蛋糕上,以防把它打湿。”我的心一惊,望着被雨淋湿的母亲,看着雨衣盖着的蛋糕,心里不知是酸还是甜。 思绪不知何时被风中的花香牵引,飘向去年的今天。依旧是春雨淅沥,依旧是春风裹香,疲劳工作了一天的母亲一回家便瘫倒在床上,似乎已经忘了今天的日子。我有些生气,却不忍唤起母亲。突然,母亲像上了发条般从床上“弹”起、拿起雨衣匆匆出门,我不知道母亲去干什么,只是隐约的被失落笼罩着。春花的芬芳掠过鼻间,我却无心玩赏。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里提着蛋糕——用雨衣盖住的蛋糕。我的眼眶里有液体在涌动。 “我们走吧。”母亲的话将我的思绪从回忆中唤回。此刻的情景和那年的今天重叠,放映着一场短暂却深刻的电影。电影的主角是母亲,而我只是被感动的观众,我要用我最响亮的掌声来赞扬这样令人回昧的电影。告诉电影的主角,我对她的感谢。 感谢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感谢母亲赐予我的感动,感谢母亲在我心中植下了那朵芬芳的花。 春雨淅沥,春风吹拂,春花的花瓣被无情地吹落。惟有心中的那朵芬芳,不会因时光而萎谢,不会因环境而凋落。它是被爱加了保险的,永远不会消逝。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写好考场作文须先认真审题。命题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抓“题眼”,也就是对作为文题的关键性词语细加推敲,从中理出文章的写作重点。抓住了“题眼”,就能避免偏题和离题的现象发生。审这个题目,要先弄清“芬芳”的意思,“芬芳”的原意是香,香气的意思,文题是个形象的比喻。通过阅读提示语,“芬芳”可以是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石;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人、一物、一事、一瞬;可以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场面等在你的“心中“定格、滋生、沉淀”,给你美的情、美的悟、美的思想。这种获得的“美的感悟、生活的体验、人生的哲理”会在你的心中留下一抹“芬芳”。简言之,就是生活中的美的人,美的景,美的物给你的心中留下的深深感触。其次,审题还要注意,“芬芳”前面的限制修饰语“留在记忆中的”,写作要求也写得很清楚,“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那你的行文叙事要突出一个“真”字,可写一件事情,也可记叙几件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秘密的地方

林清玄

在我的故乡,有一弯小河。

小河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野花的田原。晶明的河水中是累累的卵石,石上的水迈着不整齐的小步,响着淙淙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

在我童年的认知里,河是没有归宿的,它的归宿远远地看,是走进了蓝天的心灵里去了。

每年到了孟春,玫瑰花盛开以后,小河淙淙的乐声就变成响亮的欢歌,那时节,小河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去处。我们时常沿着河岸,一路闻着野花的香气散步,有时候就跳进河里去捉鱼摸虾,或者沿河插着竹竿钓青蛙。

如果是雨水丰沛的时候,小河低洼的地方就会形成一处处清澈的池塘,我们跳到里面去游水,等玩够了,就爬到河边的堤防上晒太阳,一直晒到夕阳从远山的凹口沉落,才穿好衣服回家。

那条河,一直是我们赖以维生的所在。种稻子的人,每日清晨都要到田里将河水引到田中;种香蕉的人,也不时用马达将河水抽到干燥的土地上;那些种青菜的人,更依着河边的沙地围成一畦畦的菜圃。

我爱极了那条河,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封闭的小村镇里,我一注视着河,心灵就仿佛随着河水,穿过田园和市集,流到不知名的远方——我对远方一直是非常向往的。

大概是到了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吧,学校要举办一次远足活动,促使我有了沿河岸去探险的决心,我编造了一个谎言,告诉母亲我要去远足,请她为我准备饭盒;告诉老师我家里农忙,不能和学校去远足。第二天清晨,我带着饭盒从我们家不远处的河段出发,那时我看到我的同学们一路唱着歌,排成一路纵队,出发前往不远处的名胜观光。

那一天阳光格外明亮,空气里充满了乡下田间独有的草香,河的两岸并不如我原来想象的充满荆棘,而是铺满微细的沙石;河的左岸差不多是沿着山的形势流成的,河的右岸边缘正是人们居住的平原,人的耕作从右岸一直拓展开去,左岸的山里还是热带森林,都充满原始气息。蒲公英和银合欢如针尖一样的种子,不时从山上飘落在河中,随河水流到远处去,我想这正是为什么不管在何处都能看到蒲公英和银合欢的原因吧!

对岸山里最多的是相思树,我是最不爱相思树的,总觉得它们树干长得畸形,低矮而丑怪,细长的树叶好像也永远没有规则,可是不管喜不喜欢,它正沿路在和我打着招呼。我一直走了很远,发现了许多陌生事物,这让我感到兴奋与惊奇。

后来的几年里,我经常做着这样的游戏,沿河去散步,并在抵达陌生村镇时在那里嬉戏,使我在很年幼的岁月里,就知道除了我自己的家乡,还有许多陌生的广大天地,它们对我的吸引力远大于和同学们做无聊而一再重复的游戏。

日子久了,我和小河有了一种秘密的情谊。在生活里受到挫败时,我总是跑到河边去和小河共度;在欢喜时,我也让小河分享,有时候看着那无语的流水,真能感觉到小河的沉默里有一股脉脉的生命,它不但以它的生命之水让两岸的农民得以灌溉他们的田园,也能安慰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让我在挫折时有一种力量,在喜悦时也有一个秘密的朋友分享,笑的时候仿佛听到小河的欢唱,哭的时候也有小河陪着低吟。

长大以后,常常思念故乡,以及那条贯穿其中的流水,每次想起,总像保持着一个秘密,那里有温暖的光源如阳光反射出来。

人人都是有秘密的吧!它可能是一个地方,可能是一段爱情,可能是不能对人言的荒唐岁月,那么总要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像小河与我一样。

有一天我路过外双溪,看到一条和我故乡一样的小河,竟在那里低徊不已。我知道,我的小河时光已经远远逝去了,但是我清晰地记得那一段日子,也相信小河保有着我的秘密。

(选自《每一寸时光都有欢喜》,有删改

1.童年的小河带给“我"哪些美好的记忆?

2.赏析划线的句子。

(1)晶明的河水中是累累的卵石,石上的水迈着不整齐的小步,响着淙淙的乐声,一直走出我们的视野。

(2)也能安慰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让我在挫折时有一种力量,在喜悦时也有一个秘密的朋友分享,笑的时候仿佛听到小河的欢唱,哭的时候也有小河陪着低吟。

3.分析本文结尾语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我”对小河与鲁迅对百草园的感情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樵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 “暴怒无常,母亲劝看花。

② “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求看菊花。

母亲去世后,妹妹推去看了菊花。

2.结合选文和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3.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近日,某中学开展“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邀请市里的诵读名家来校进行诵读示范和指导。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师生积极参与,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

(2)活动中,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了朱自清赞美春天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朱自清回忆父亲的《背影》。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句末语气词。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约定)

B.而去(舍弃)

C.与之食(方向,方位)

D.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

2.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对/子骂父

C.期日/中

D.故人至/暮不来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甲、乙两文折射出什么样的共同的人生哲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征人思乡情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