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注释]:①缞绖(cuī dié):丧服。②赠(fèng)敛棺椁(guǒ):下葬的物品。③怃():失意。④彻:通“撤”。⑤赒(zhǒu):通“周”,接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2)使其事

2.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请对上文中范文正其人其事作简要评价。

 

1.(1)空闲(2)完成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 3.刻画了一个关注民生疾苦、一生坚守“先忧后乐”行为准则的封建士大夫形象。(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致或相近的评价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阅读的能力。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暇”读xiá,闲暇、空闲;“毕”,动词,完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本句中,“坐”是通假字,同“座”,座位;“泣”,名词,眼泪。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评价。当范仲淹听说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下葬入殓需要的衣服和棺材都还没有备齐时,他的表现是:“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⑤给之,使毕其事。”这句话通过对范仲淹的神态及动作描写,形象表现出范仲淹是一个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庵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国怀乡                去:到,往

B.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D.吾谁与                归:归依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渔人甚异

B.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出无敌国外患者

C.物喜,不以已悲                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感极悲者矣                      环而攻之不胜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查看答案

古诗词赏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 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 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二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共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④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⑤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⑥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⑦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摘编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

B.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以上。

C.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

D.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釆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

C.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计算。

D.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

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查看答案

以下不是艾青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的是(  )

A.《北方》 B.《黎明的通知》 C.《鱼化石》 D.《向太阳》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