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米粽之回忆,拳拳赤子心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

米粽之回忆,拳拳赤子心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哪几件往事?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5.第⑦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6.结合你对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揣摩人物心理,运用心理描写续写“我”此刻的心理活动。

 

1.概括了文章所叙之事,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2.母亲包粽子、母亲煮粽子、割艾插艾的端午习俗 3.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在锅里头跳跃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盼之情。 4.母亲是一个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乐观爱子的人。比如:“母亲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表现母亲勤劳,融入浓浓的母爱;“绣的好看”“手巧眼也明亮”“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表现母亲能干、心灵手巧;“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表现母亲乐观的性格。 5.环境描写,描写了家乡的艾草葱葱郁郁,黄熟的麦子,我跟随父亲去田间割艾草的情景,想起了母亲为爷爷熬药的情形,我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表达了作者此时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 6.答案不唯一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标题作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标题一般有高度概括文章內容、作为文章线索的作用。本文中,因为端午节要到了,看着面前的几个粽子,“我”回忆起小时候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做的一些事情,所以“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内容,概括了文章叙述的事情。“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接着是包粽子”,“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米粽”贯穿全文,“米粽之忆”表明了文章的线索为“米粽”。 2.本题考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从每个段落里找到关键句或关键词总结概括,一般是开头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性的句子。文章第③段 “接着是包粽子”,第④段“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 ⑤段写我急切地期盼粽子快快煮熟;第 ⑥段写我和父亲到野外割艾草。根据这些相关段落便可概括得到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理解赏析能力。解答时,结合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分析。句中将粽子当做人来写使本来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粽子像人一样,可以“唱歌”。粽子会“咕咕嘟嘟”地“唱歌”是因为被煮的时候在锅里上下跳动,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粽子在锅里跳动的好玩场景。端午节母亲给“我”包粽子,“我”“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粽子一直在“唱歌”,这样的声音使“我”更想快点吃到粽子,表现了“我”急切地想要吃到粽子的心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中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进行分析。“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说明妈妈是一个勤劳能干的人。“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说眀妈妈手很巧。“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表现了妈妈为“我”做的一些细小的事情,表现了妈妈对“我”浓浓的爱。 5.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有以下作用: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感情主题等。“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写出了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写出我与父亲一起割艾草的情景,使作者想起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6.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和主题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主题对句子进行理解。文章主要讲了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面对粽子,“我”想起了小时候端午节和爸爸妈妈及爷爷做的一些事情。而现在这些亲人都已经不在了好多年,引发“我”在“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的感想。当作者看着眼前从超市买来的米粽,不由地想起妈妈原来为自己做的米粽,继而联想到小时候端午节的热闹甜蜜,而现在没有小时候活动丰富、家人生活美满的端午节,很多亲人已经去世,自然会产生哀伤的感情,从而表达作者对端午节、对母亲、对亲人的怀念。所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根据以上理解续写人物心理活动,主要心理活动的描写要表达出作者的怀念、伤感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桥越沧海,连接亿万心

一桥越沧海

写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际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金秋十月,伶仃洋上海天一色、潮声阵阵,依傍着这片中国南海水域的城市群迎来深具意义的一天。

23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

碧波之上,一桥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飞越沧海百年的历史风云,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

A“中国道路”成就美好梦想——港珠澳大桥寄托着一个梦想。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通车,无疑是“中国道路”前进里程表上闪亮的一站。此刻的梦圆,为更远大的梦想插上了翅膀。

摊开新版珠三角区域地图,人们发现,港珠澳大桥的出现,让港澳正式接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打通了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道路交通网,真正意义上形成了环珠江口轴线的三角形。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这里有了生动的展现。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地标,大桥第一高塔青州航道桥是港珠澳大桥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在设计中用‘中国结’的文化符号,寓意着三地共创粤港澳大湾区美好未来。”站在索塔前,大桥初步设计和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DB01标负责人孟凡超动情地说。

晴空万里,港珠澳大桥如一条巨龙,舞动在潋滟波光之上,寄托的是国家强盛之梦,展现的是“中国道路”的精彩卓越。胡应湘感慨地说,没有今日之中国,港珠澳大桥永远是个梦想。

B“中国力量”铸就海上长城——港珠澳大桥彰显着一种力量。

在中国桥梁的“百万军中”,港珠澳大桥堪称佼佼者,创造了众多“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它是世界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长钢结构桥梁……

截至通车前夕,港珠澳大桥科研团队共完成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

和其他跨海大桥不同,港珠澳大桥是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出来的。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撑。去年5月2日,经过10余小时吊装,重约6000吨的海底隧道最终接头像“楔子”一样,将数公里长的海底隧道连为一体,创下新的世界纪录。港珠澳大桥不愧是“中国制造”一张亮丽的名片。

“中国力量”气吞山河,有时也可以是一抹静悄悄的柔情。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是建设者们的承诺。

港珠澳大桥设计之初就融入生态环保元素,减少占用海域面积和施工噪声。工程建设期间,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联合建立了三级联防机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观豚员”和“海豚守望者”。

C“中国智慧”催生广阔前景——                       

港珠澳大桥口岸人工岛的旅检大楼,是目前内地唯一的三地互通边检口岸。大桥通车后,这个人、物、车流复杂的口岸,将运行一种新型边检查验模式——内地和澳门查验单位执法人员并肩而坐,旅客只需排一次队,30秒即可完成两地查验手续。

这一模式被称为“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内涵却不简单,涉及的是一个国家之下的两种制度。

港珠澳大桥管理复杂,需要法律与政策层面的制度设计,难度不亚于造桥本身。以边检查验模式为代表,大桥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完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丰富了“一国两制”实践。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伟大创举,凝结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智慧”。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土壤里生发出来的一株新苗,充分印证了“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中国人民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将继续奋力前行,而香港、澳门也将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巨流里,不断谱写新乐章。

1.根据文章前三段,概括这篇新闻的主要内容。

2.“它是世界长跨海大桥,拥有世界长海底沉管隧道,是世界长钢结构桥梁……”中三个“最”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请根据文中A、B两句的结构,将C句补充完整。

4.文章结尾说“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览岳阳美景,悟古人心境

[甲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行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乙文]

游岳阳楼记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当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 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穷:________

(2)亭午:_________

(3)左迁:_________

(4)既: _________

2.请用“/”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

3.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文言文语句。

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4.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甲诗]颔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6.[甲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出岳阳楼高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愉悦的心情。乙文则由于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风渐劲”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猛风大起”时,作者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诗句。

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

③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⑤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早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据右侧《白鱼解字》关于“初”与“裁”的解说,结合你的理解,将“初”、“裁”填入下列诗句中的横线上。

①叶乱__笺绿,花宜插鬓红。

②游子倦风尘,从官__解巾。

 

查看答案

依据格律,结合史实,依次填入下列对联中的两个成语是(填序号)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_____,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

备选项: ①励精图治    ②卧薪尝胆   ③忍辱负重   ④破釜沉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