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淘汰 张大春 ①张容放了学,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淘汰

张大春

①张容放了学,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今天有世界杯吗?”他的意思当然是足球赛的电视转播。我把当天的赛程告诉他,并且坚决地说,不论战况怎么样,你只能看十五分钟。即使这样说着,我心里头还很笃定:这小家伙根本不可能撑到开赛的。可是看来他也和我们绝大多数从来不关心足球、四年凑一度热闹、却号称是球迷的人一样,并不特别在意赛事,他在意的是:“今天要淘汰哪一队?”

②我说:“不知道加纳和巴西谁会被淘汰。”

③“我今天被淘汰了。”张容漫不经心地说。话虽如此,语气却显得十分兴奋。

“怎么淘汰的?”我脱口而出,立刻想到了刚刚举行过的期末考试,便转个念头,跟自己说,不要追问下去,不要显露出在意的样子,不要觉得他就此失去了竞争力,以及“根本不要把小孩子的考试当做一回事”。你知道的,这种自己给自己开的安慰剂份量永远不够。

⑤张容则好整以暇(指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地说:“为什么出局啦、不及格啦、被打败啦,这些要说‘淘汰’呢?桃太郎不是很厉害吗?”

⑥“‘淘汰’和‘桃太郎’用字是不一样的。”

⑦中国老古人在“干净”这一方面的要求是有非常复杂的配套系统的。“淘汰”之广泛地应用于人事之甄别裁选是唐代以后才见到的用法,方此之前,所谓的“淘汰”是用水洗涤,过滤杂质的意思。由“淘汰”二字从水可知,涤污除垢所需之水也得有所捡择,要之能淘洗肮脏者,必须是活水,茅屋檐溜之水、东流不竭之水等皆是。用活水洗去不洁是本义,行之既久,便将意思转成了                          

⑧“但是被淘汰的并不一定就是不好的。有的时候一场竞争下来,说不定是因为一些设计不完整的竞赛规则,或者是错误的裁判,使得竞争的人被冤枉淘汰掉了。”我已经习惯了凡事打预防针,在孩子可能神丧气沮之前活络活络气氛,鼓舞鼓舞精神。

⑨“我知道,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淘汰了。”

⑩我猜想又是语文考试的注音。张容一连几次总是在老师考造句的时候把“冰淇淋”注音注成“彬麒麟”。我说:“既然你没学过怎么写‘冰淇淋’,可不可以在造句的时候写别的东西呢?”他的答案是不行,因为考试的时候就很想吃冰淇淋,并不会想别的。这时,我故作轻松地问:“还是写了‘彬麒麟’,对吗?”

“什么?”

“你不是说被淘汰了吗?”

“可是没有什么冰淇淋呀!”

“那是哪一科被淘汰了呢?”

“没有哪一科呀!”张容说,“今天我们体育课和隔壁班打躲避球,我一个不小心忘记球在哪里,背上就挨了一球,被淘汰出局了。”

他妹妹这时在一旁放了枝冷箭:“唉!不是我说你,你总是这样不小心。还有你——”她指指我,“你总是这样穷紧张。”

(张大春《认得几个字》,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里趣味幽默地讲述,其价值不仅在于吸引孩子对某个“字”关注,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是生命万物周而复始的思考和书写。

(2009年度“十大好书”颁奖辞)

1.根据你的理解,补充第⑦段中横线上的内容。(20字以内)

便将意思转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文章,找出爸爸与张容关于“淘汰”的几次误会,完成表格。

误会的次数

张容

爸爸

第一次

问世界杯中谁被淘汰

(1)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2)_____________

以为是张容考试没有考好

第三次

询问“桃太郎不是很厉害吗”(人们为什么爱说“淘汰”)

 

(3)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

(4)_____________

担心张容造句时又有注音的错误

 

 

 

 

3.根据对第④段中画线句的理解,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4.有人认为第段删除更好,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1.示例:在比较之中筛去不够好的材质,甚至对手。 2. (1)以为张容是伪球迷关注赛事; (2)张容说自己被淘汰了; (3)以为张容分不清“淘汰”和“桃太郎”的区别; (4)张容说自己因为“不小心”被淘汰了 3.画线句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脱口而出”体现父亲略有急躁、容易紧张,“心中所想”体现出了父亲是一个心思细腻、包容开明的人,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体现出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4.不可删去;结构上,自然收束全文;内容上,揭示主旨,女儿的话表明儿子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说话词不达意,而我是一个容易紧张,对孩子过分担心的人,通过女儿的语言描写更突出父亲平时对孩子的关爱,能够体现出这一家子其乐融融、互相理解的家庭氛围,让父亲的形象更鲜明,让文章更生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衔接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具体分析。依据“‘淘汰’之广泛地应用于人事之甄别裁选”和“竞争的人被冤枉淘汰掉了”可知,“淘汰”的引申义是:在比较之中筛去不够好的材质,甚至对手。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依据第1段:可是看来他也和我们绝大多数从来不关心足球、四年凑一度热闹、却号称是球迷的人一样,并不特别在意赛事,他在意的是:“今天要淘汰哪一队?” 可知,第一次误会是认为张容并不关心足球赛;依据第4段:立刻想到了刚刚举行过的期末考试。可知,第二次误会是一位张容期末考试没考好;依据第6段:“‘淘汰’和‘桃太郎’用字是不一样的。”可知,第三次误会是我以为张容分不清“淘汰”和“桃太郎”;依据第9段:“我知道,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淘汰了。”可知,我的误会是由张容再次强调他淘汰了引起的。据此作答。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细读划线句可知,该句子写的是“我”听到张容说他今天被淘汰后的反映和心理活动,从“我”的语言来看,“我”是很担心的,并直接表露出来,说明“我”是个急躁的人;但马上又想到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能让孩子失去了竞争力,要表现的对考试成绩不太在意,以保持孩子的信心,这一心理描写又表现出“我”是一个细心、体贴、关心孩子的开明的父亲。据此理解作答。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细读这段话可知,该段承接了张容的不小心,概括了“我”与张容关于“淘汰”的几次误会时“我”的紧张,在结构上起到了收书全文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儿子张容的特点:粗心大意;女儿这番小大人似的指责,看似没大没小,实则反映了父亲在教育子女时的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风格,表现了一家人的关系亲密融洽,起到了升华主题的作用。所以不能删去。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小题。

①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草吃树苗,是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②1910年种的棕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树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块,最大的一块,有11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一样创造。

③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④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效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⑤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⑥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 87 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⑦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⑧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较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1.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请从词性的角度赏析)

(2)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如何理解“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句话的含义?

3.以下内容在编入教科书时被编者删掉,你认为它们应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说说你的理由。

忽然有一天,官方派了一些人来巡察这个由布非耶创造的森林。他们异口同声地宣称这是一片"天然林",同时决定对这片天然林采取一点必要的措施,把林地列入省的保护区,不准制炭者砍伐。这些官员中有一位是我的朋友,他在回去的路上告诉我:"布非耶显然懂的比我多。"走了一个小时,他又补上一句,"他比大家都懂种树的道理,他已悟出幸福之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汝年时尚幼,所阙者学①,可久可大其唯学欤!所以孔丘言:“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墙面而立沐猴而冠②,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③。

——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书》

(丙)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家训》

(注释)①阙:同“缺”。②沐猴:猕猴。 ③放荡:任意挥洒。④庶乎:几乎。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

(2)年与时

(3)吾终日不食

(4)为人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划一处)。

可 久 可 大 其 唯 学 欤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根据对文段(甲)(乙)(丙)的理解,完成填空。

(1)古典的中国,诗书传家、家训华人是美好传统。为了加强劝诫,甲、乙两文中都用了对比 的手法。《诫子书》将淡泊宁静与______________作对比,强调了明志致远的实现途径。

《诫当阳公大心书》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不同,前者庄重后者随意。

(2)《朱子家训》告诫子女面对不同的处境要有______________的心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第一二句都写孤城。第一句写孤城的______________,第二句写孤城的______________

2.赏析末句“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妙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1)请补全节选内容所在章节的回目。

《尸魔三______________唐三藏   圣僧______________逐美猴王》

(2)“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 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用一段话表达你对这句话中“一拜”的理解。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拜。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学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备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书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 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专读冷僻书籍,对于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 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

(1)由材料一中的图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蜜蜂采蜜式读书法不适合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这种读书法的优点在于 ______________;弊端在于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有关读书的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A.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要惜时。

B.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的作用。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两句诗说的是读书有时是无用的。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这两句诗是说读书时做学问的源头活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