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1)喜欢那丛蔷薇。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1)喜欢那丛蔷薇。

(2)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3)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4)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5)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6)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7)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8)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9)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10)“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4)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突出装束外表朴实的美,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9)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

D.本文首先描述我欣赏着那丛不起眼蔷薇,过着有希望很有盼头的日子;接着通过记叙与老人远距离观察和近距离买卖、攀谈塑造了热情、乐观、随性自然卖灶糖老人形象;最后由花丛中老人背影展开联想,引用诗句卒章显旨,且升华了形象。

2.细读第(5)段,联系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加点词“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

(2)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从修辞角度品析)

4.“蔷薇”在文中多处出现,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章题目“蔷薇几度花” 寄予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1.C 2.插叙,交代了贫穷年代货郎卖灶糖,孩子们买、吃灶糖的情形;为下文写有人买的是“记忆”做铺垫;更加突出老人给人们带来幸福与快乐的形象。 3.(1)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卖灶糖老人给生活在平淡中的朴素的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感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卖灶糖老人的赞美之情。 4.(1)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2)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3)引出挑糖担的老人;(4)烘托老人的形象。 5.示例:(1)作者喜欢那丛蔷薇更欣赏像蔷薇那样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灶糖的老人,认为像蔷薇那样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的生活是人生最好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本真朴实无华生活的赞美;(2)但在现代城市这种生活已不多见,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人们只能买记忆买稀奇,作者流露出对这种朴实无华生活即将消失慨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C项表述有误。文章的第⑨段是插叙,插入了老人对自己女儿的介绍,说女儿是裁缝,以后就不会有灶糖了。说这些时老人“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结合老人的性格来分析,老人并没有对此事感到悲哀,而是顺其自然,不强求。故选C。 2.本题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一般要从三点思考:(1)概括出插叙了什么内容;(2)把握这段插叙写出了内容主体的什么特征;(3)把握中心事件的性质意义,然后看这段插叙和中心事件及主题的关系和作用。第⑤段是插叙,从文字内容上看,交代了贫穷年代货郎卖灶糖,孩子们买、吃灶糖的情形;从情节作用的角度看,这段内容为下文有人买的是“记忆”做铺垫;从人物塑造角度看,这段插叙赞美了老人给人们带来幸福与快乐的美好品质。 3.(1)题考查学生对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两个词语的理解。这要先理解词语本身的意思,再结合句子去分析。“记忆”是指第⑤段对以前生活的回忆,“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稀奇”是稀少的意思,这里是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 (2)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一句,将“人的心”比作“盛开的蔷薇花”,这是比喻修辞的使用,生动地描绘出卖灶糖老人为平凡中的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幸福,充满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意象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需将其置于文章语境中并结合文章的主旨去分析。文章讲述了“我”因蔷薇花而与一位卖灶糖的老人结缘的故事,“蔷薇”在结构上起到引出挑糖担老人的作用。“蔷薇”在文中多次出现,“我”因蔷薇而欣赏经过蔷薇旁的人,在赏蔷薇的过程中等待老人的出现,最后也在蔷薇花旁边为老人照了一张相,由此可知“蔷薇”在结构上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蔷薇”具有象征意义,“我”将老人比作蔷薇,“蔷薇”象征老人的品格,烘托了老人的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随性自然的人生态度的赞美。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能力。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位老人每天平淡的卖灶糖生活,他对生活不奢望,随遇而安,追求自然随性的生活,作者赞美了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的甜蜜和快乐,表达了对朴实无华生活的赞美。现代城市中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这种朴实随性的生活也已不多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种生活即将消失的惋惜和感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

(乙)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钱金玉舍生取义》)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衅(xìn):此指战祸。③趣:促。④勖():勉励。⑤泣陈:边哭边说。⑥幸:希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

(2)所欲有于生者  

(3)至吴淞

(4)曾不

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B.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C.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D.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4.结合上面两段文字内容,请你谈谈对“义”的认识,并说说人应该如何去追求“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标题中的“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B.“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昔日六朝古都的奢华早已灰飞烟天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败景象,不禁令诗人踌躇伤心。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2019年春节档票房大战正如火如(A.荼  B.茶)地进行着,《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也备受好评。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 (A.不拘一格    B.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A.báo B.)发,它正是诞生于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国外影评人注意到,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流浪地球》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 乙 (A.拓展  B.开拓)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1)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给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这部影片“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记”古代一种散文文体,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或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305 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和《孔乙己》都是出自他之手。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英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小说的主题。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3)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5)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羹饭一时熟,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8)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0)《岳阳楼记》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