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三章》

(2)面对愚公的行为,河曲智叟嘲笑他,阻止他“甚矣,________!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愚公移山》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听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古代,通讯不发达,所以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现家书的珍贵。

 

(1)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汝之不惠 且焉置土石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威武”“惠”“凝”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与         牵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补全标题,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

②叙事具体清楚,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对翠湖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再也没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③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帐的方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皮碟往外一扔,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⑤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⑦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⑧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莲呢?那些鱼呢?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好处,这是拨乱反正。

⑨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儿担心。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原载一九八四年第八期《滇池》,有删改)

1.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①⑨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

(2)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

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这些鱼已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3.第④段写湖中半岛上喝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4.作者在第⑦段说“我是很想念翠湖的”,请结合全文分条概述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请列举第③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⑤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阅读文章第⑦段,分析最后一句加点词语“也许”的表达作用。

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4.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③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B.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的用个地名就够了。

C.第③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即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明。

D.二十四桥是专指一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全称都是没有确切的证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河南。举进士,调鄂主簿。鄂民有借兄宅居者,发地得瘗钱,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人不能答。

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子惊疑莫测,相与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质其验,取怀中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多移近边,载往则道远,就籴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寡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亡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儿童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置。择子弟之秀者,聚教之。在县三岁,民爱之如父母。

(选自《宋史·程颢传》,有删改)

(注)①瘗()钱:陪葬的钱币。②税粟:征收粮税。③近边:附近的边地。④籴():买粮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子惊疑莫测,相与县     诣:

(2)教者不善,则为置       易:

(3)在县三岁               凡: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A.遣吏取十千视

已而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

B.人不能答

屠自后断股                    (《聊斋志异·狼》)

C.我,汝父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富贵不能淫》)

D.择子弟之秀者,聚教之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列子·愚公移山》)

3.请为下面的句子标出三处停顿。

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

(2)凡孤寡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亡失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①迥(jiǒng):远。②傍:靠近。③销:通“消”,融化。

1.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