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伟大的悲剧》节选
①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 14公里。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际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做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②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③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一面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然后离开了这块“辜负了他们雄心壮志”的地方。
④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⑤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遗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⑥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⑦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②段所写的内容。
2.“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这个细节描写的作用?
3.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文章最后一句“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一种无法忍受的沉重感压抑着我。到了下午3点钟,这种忧虑的情绪在我身上发展到了一种强烈的程度。
②我们的情形,对于所有在船内的人来说,是多么地难以忍受。所以每当轮到我们干活时,我们是多么迅速,多么幸福地穿上了潜水服啊!铁镐在冰层上回响。手臂累了,手掌也破了,但疲劳算得了什么,这点伤痛又算得了什么!生命的气体进入了肺中!我们呼吸着!我们呼吸着!
③然而,却没有人延长自己在水中工作的时间。任务一完成,每个人都把维持生命的空气箱交还给气喘吁吁的同伴。尼摩船长身先士卒作出表率,他第一个遵守这条严格的纪律。时间一到,他就把空气箱让给另一个人,走进船内混浊的空气中。他总是很镇定,没有一声怨言,没有丝毫消沉表现。
④那一天,我们被困住的第六天,尼摩船长发现用铁镐铁锹挖太慢了,便决定压碎把我们同水层分隔开的那层冰层。他这个人靠着精神力量抑制住肉体的痛苦,总保持着镇定和十足的精力。他不断地思考、计划、行动。
⑤于是按船长的指示,船轻减了重量,也就是说,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心,从冰层上浮起来。当船浮起来时,我们就准备把船拖到根据它的浮标线画出来的大坑上,让它的储水器充满水,再把船往下一沉填进坑里。
⑥这时,所有的船组人员都回到了船上,两道与外面相通的门都被关上。“鹦鹉螺号”船停在一米厚、被探测器钻了上千个洞眼的冰层上。
⑦储水池的闸门打开,100立方米海水涌了进来,“鹦鹉螺号”船只的重量一下子增加了10万公斤。
⑧我们充满希望地等待着,聆听着,忘记了自己的痛苦。我们把获救的宝压在这最后一招上。
⑨尽管我的脑袋在嗡嗡作响,但过了一会儿,我就听到了“鹦鹉螺号”船体下传来了一阵颤动。撞击开始了。随着一声奇特的、像纸被撕破一样的撞击声,冰层被撞开了,“鹦鹉螺号”往下沉。
⑩“我们穿过去了!”康塞尔附在我的耳边小声地说。
⑪我不能回答他的话。我紧紧地抓着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抽搐起来。
1.选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法国_____。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我们把获救的宝压在这最后一招上”,“这最后一招”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3.“尼摩”在拉丁文里是子虚乌有的意思,但这并没有妨碍作者把他描写成有血有肉,令读者信服的形象,请结合整本书谈谈尼摩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景,直接抒写了诗人自己在农家做客的感受。
B.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同时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C.颈联描写了农人欢天喜地庆祭社神,讴歌了古朴淳厚的风俗。
D.尾联自然地流露出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二石兽/并沉焉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C.六幕/相联如胠箧
D.人/皆伏其精练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棹数小舟(_________)
(2)湮于沙上(_________)
(3)不亦颠乎(_________)
(4)人履其板(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遂反溯流逆上矣/塔遂定
B.乃石性坚重/乃以瓦布之
C.盖石性坚重/盖钉板上下弥束
D.但知其一/但当涉猎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5.选文虽短,但颇具哲理,读后请谈谈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下列加点短语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并列短语)
B.无人问津它却默默地长上来。(偏正短语)
C.远远地望去火箭起飞了。 (主谓短语)
D.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动宾短语)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张中行,学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B.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宣室”指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指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C.“丝竹”在古代泛指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古人以山南水南为阳,山北水北为阴。
D.《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也是他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