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别人肩上的雨 那天,下着雨。 迎面走过来两个人,是两...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别人肩上的雨

那天,下着雨。

迎面走过来两个人,是两口子,很年轻。他们走得很匆忙,一边走,一边说着什么。他俩共打着一把伞,伞在女人的手里。男人又高又胖,女人把伞举得高高的,故意把伞盖倾向男人一边。

男人只顾往前走着,一边走,一边和女人说话。

他们经过的时候,我看见,女人的右肩上,落了一肩的雨。但,男人不知道,男人只顾说话,只顾向前走路。

一瞬间,人生走过。然后雨过,然后天晴,然后,那一肩的雨风干。只要女人不说,男人永远不会知道这一切。

下面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轻人。在一次误操作中,他被工厂的机器压残了双腿,为此,他要死要活地闹了好长一阵子。那一段时间,母亲战战兢兢,小心陪侍着他。

好不容易,他从这场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开始摇着轮椅四处转转。有人劝母亲,说,趁孩子年轻,带着他去好看好玩的风景名胜区看看,多见见世面吧,或许,他会好些。母亲摇摇头,说,家里挺好的,我们哪儿也不愿意去。

起初,年轻人不以为意,母亲怎么说,他就怎么听。

有一天,年轻人被网上的一组照片惊呆了。他突然对母亲说,妈,我想去黄山!母亲一怔,呆了一会儿,说:孩子,咱们哪儿也不去,家里就挺好的。

谁知道,这一次年轻人突然愤怒了,他咆哮着对母亲说:你哪里也不带我去,你想把我憋疯啊,我看你是舍不得花钱!

母亲像是做错了什么,站在一边,一句话也不敢说。之后的日子,他动不动就和母亲耍性子。然而,无论他怎么闹,母亲只是闷着头做事,一句话也不说。

人们都说,这做母亲的,也太抠门了!

几年后,他成了家,有了妻儿,还开办了一家效益不错的小工厂。一天,在饭桌上,一家子吃饭。他提议说:妈,现在咱家条件也好了,一家人出去转转吧,好多名山大川,我们还没看过呢。母亲坐在那里,一边大颗大颗落泪,一边连连点头说:是,孩子,咱们该出去了。然后,便颤颤巍巍地从另一个屋里找来一包东西。

母亲一层一层把包打开,里边包裹着厚厚的几沓人民币。母亲满眼噙着泪花,说:孩子,妈不是没有钱,那些年,不带你出去,真的不是舍不得花钱,妈只是不敢,妈怕你看到别人都活蹦乱跳的,自己再想不开……

年轻人听罢,先是一愣,接着,便抱着母亲嚎啕大哭。他哪里知道,母亲这些年来,为他遭受了多少酸辛与委屈。

在我们的生命中,好多人都为我们擎过一把伞,有形的也好,无形的也罢。更多的时候,我们把绚丽的生活过黯淡了,把精彩的日子过平常了,就是因为我们活得太过粗心,从来没有意识到头顶上有这把伞,也从未留意过落在亲友或他人肩上的那一肩雨。

是的,如果我们留意到了,就一定能在那一片湿润中,触摸到人生的幸福。

1.选文中“别人肩上的雨”具体指什么?

2.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赏析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①一瞬间,人生走过。然后雨过,然后天晴,然后,那一肩的雨风干。

②年轻人听罢,先是一,接着,便着母亲嚎啕大哭。

4.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1)一指落在女人肩上的雨,二指亲友或他人对自己的担当照顾。 2.无私地关心呵护家人,善良、体贴,不求回报,敢于担当,乐于付出。(意思对即可) 3.①三个“然后”构成排比、反复,使整个句子读起来舒缓,细致地刻画出一幅雨过天晴、雨被风干的画面,表达了对女人一生中甘愿承担风雨的赞美之情。 ②“愣”是神态描写,“抱”是动作描写,作者通过“愣”的神态和“抱”的动作,生动地描绘出年轻人得知实情后先吃惊后感动、感激的心理变化过程。(意思对即可) 4.留意亲友或他人对自己的担当,触摸到人生的幸福。(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理解。这样的标题,往往都是一语双关,要结合文章内容及主旨去分析其暗含的意思。从事件表面来看,标题指的就是落在女人肩上的雨;结合结尾处作者的感悟“从来没有意识到头顶上有这把伞,也从未留意过落在亲友或他人肩上的那一肩雨”来看,暗指我们身边的亲友对我们默默的照顾和关爱。 2.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从“孩子,妈不是没有钱,那些年,不带你出去,真的不是舍不得花钱,妈只是不敢,妈怕你看到别人都活蹦乱跳的,自己再想不开……”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呵护,善良、体贴,不求回报,敢于担当,乐于付出。 3.这道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 ①句中的三个“然后”,形成排比、反复,表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过去很久以后,男人依旧不会知道有这样一回事,表达出作者对女人甘愿承担风雨的赞美。 ②句中的一“愣”一“抱”分别写出了男孩得知当年母亲不带他出去看名山大川的原因后的神态与动作,“愣”字表现出年轻人得知实情后的吃惊,“抱”字表现了年轻人对母亲的感动和愧疚。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叙事抒情的文章,一般在事件叙述之后,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点明中心。本文亦是如此,在结尾处,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在我们的生命中,好多人都为我们擎过一把伞”,“如果我们留意到了,就一定能在那一片湿润中,触摸到人生的幸福”。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就是说:生活中要留意亲友或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就能领略到更多人生的幸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多幸福的一个世界!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⑧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⑨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⑩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⑾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⑿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____________:指演变而产生。

____________: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2.说说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吞”字的含义。

3.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第⑥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

B.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

C.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D.有令人难忘的美好回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段(一)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段(二)

列子学射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故而知新   温:

知也       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3.文段(二)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子列子主动采用了文段(一)中的哪些学习方法?(至少两种,用自己的话回答)

4.读了文段(二),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请你运用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2.下列对《观沧海》一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面对萧瑟秋风,却极写大海的壮阔之美,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B.诗歌结尾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C.从诗的体裁看,是一首古体诗;从诗的表达方式看,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D.“观”字统领全篇,体现诗歌意境雄浑开阔的特点。

3.人称曹操的诗歌“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全班共同阅读《西游记》,围绕主题进行研讨,请你按要求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①《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_____、大闹__________、真假_________、三借__________

②请你从“励志”角度谈谈《西游记》的阅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用正楷字抄写诸葛亮的《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